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11月,欧洲议会大楼发生了一件让中欧关系急剧升温的事件——台湾地区“台独”人物萧美琴应邀出席了由反华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主办的年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挑衅的言论。对此,中方立即做出回应,指责欧洲议会允许“台独”分裂势力在其大楼内活动,并向欧方提出了严正交涉。随即,中国驻欧盟使团公开发出通牒,要求欧盟在三大原则上采取切实行动,否则将自负后果。
这一事件的背景很简单:IPAC是一个以反华为立场的跨国议会联盟,成员多为极端反华政客。在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下,欧洲议会依然让台湾地区“台独”人物萧美琴进入议会大楼,这一行为无疑为欧盟本已复杂的外交关系再添重重压力。
![]()
事实上,这一事件并非单纯的台湾地区政治议题,而是欧盟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可能产生的战略误判的延续。欧洲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休战”状态让一些欧盟国家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尤其是在欧盟向美国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美国和中国却在贸易战中达成了暂时的“和平”。这让欧洲政治圈产生了微妙的失落感,似乎自己作为美国的盟友并未获得应有的待遇,而中国这一“重要战略竞争对手”却能享受某种“特权”。这种心理的不平衡,正是欧洲议会部分政客此举的背后推动力。
中国驻欧盟使团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发表声明,严正要求欧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为“台独”行为撑腰,并要求欧方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中方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触碰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将导致后果的严重性。
尤其是中方明确要求欧洲在以下三点上做出改变:
1. 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得干涉中国内政,更不得支持“台独”分裂势力。
2. 停止为“台独”行为撑腰:欧盟不应为“台独”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或军事支持。
3. 停止发出错误信号:任何形式的“台独”活动或政治言辞,都应被及时纠正,不可再让“台独”势力在欧盟的地盘上得逞。
![]()
中方的表态十分明确,任何欧洲政客如果不遵守这三条底线,将面临严重的外交后果。可以说,这一表态不仅是在指责欧洲议会,还为其他国家树立了警示:如果谁触碰了台湾问题的底线,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欧洲的此举,不仅是政治上的冒险,也极有可能触发中欧经济合作的震荡。中方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还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欧盟在稀土供应、半导体和电动车等领域都严重依赖中国的资源与技术。现在,欧洲议会的这一行为无疑会令中方重新审视与欧盟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资源领域。
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内部对于稀土供应的需求与担忧也在加剧。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的言论表明,欧洲不仅担心失去对中国稀土的准入,还在考虑如何应对中方可能的经济反制措施。欧盟在贸易领域本就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美贸易关系暂时缓和的背景下,欧盟如何应对中方的警告,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博弈中的一个关键点。
欧洲议会的这一做法,背后无疑隐藏着一些复杂的政治动机。首先,在经济领域,欧盟的确希望通过牵制中方,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取更多话语权。其次,欧盟部分政客也试图通过“台独”问题和中国进行讨价还价,试图借此为自身的经济利益争取更多空间。然而,做得过了头的政治游戏往往带来的是战略失误。
中方的反应已经很清晰。中国在处理与西方的外交关系时,一贯展现出硬实力的姿态。面对台湾问题的挑战,中国的底线清晰,不容任何挑衅或误判。而这一次,欧洲议会的举动无疑已触碰了这条底线,后果可能会远比他们预期的严重。
![]()
无论是出于心理失衡,还是为了在中美博弈中“扮演”更大的角色,欧洲议会这次捅“马蜂窝”的行为,已经让中欧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中方已经发出警告,要求欧盟必须在三大关键问题上做出行动,否则后果自负。
而对于那些在背后推动此事的欧洲政客而言,他们或许并未意识到,这种冒险的举动将为整个欧洲带来什么样的长期影响。如果欧盟不能识时务,及时修正错误,可能将为自己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埋下更大的隐患。到那时,后悔恐怕就来不及了。
如今,随着中方立场的明确,未来的两岸局势以及中欧关系的走势,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外交问题,它关乎的是全球战略平衡、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对于欧洲政客来说,是否能够及时回归理性,将直接决定这一局面能否平稳过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