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省委副书记家中被盗,他引起中央关注,从此平步青云受重用

0
分享至

90年代末的一个晚上,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家里遭了贼。

警察破门而入后看到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堂堂省委副书记的家,竟然连个像样的锁都没有,屋里的家具破旧得不成样子。



这起普通的盗窃案,反倒成了揭开一位清廉干部真实面貌的契机。

一个省部级领导能穷到什么程度?这起意外的失窃案件又是如何改变了郑培民的仕途命运?

1999年的那个夜晚,长沙的天气闷热难耐。

郑培民一家住在省委大院的老旧宿舍楼里,那栋楼建于70年代,早就该翻修了。

小偷看准了这户人家门锁简陋,轻而易举就撬开了那道木制的抽拉锁。

贼进屋后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最后只偷走了4000块钱。

这笔钱还不是郑培民自己的,是他女儿暂时存放在家里的公款。



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刻派人来查案,负责调查的民警走进屋内,眼前的场景让他们完全傻眼了。

整个房间里的陈设简陋得令人难以置信。

客厅里摆着几件老式的木头家具,表面的漆皮都掉得差不多了。

沙发是那种老式的布艺款,坐垫都压得凹陷下去。

墙上连一幅像样的装饰画都没有,只贴着几张泛黄的报纸。

卧室里的床架子咯吱作响,被褥洗得发白。

民警们面面相觑,实在想不通一个省委副书记怎么会住得这么寒酸。



他们查看了门锁,发现这道抽拉锁连普通居民家都不如,任何一个小毛贼都能轻松打开。

案子报到上级部门后,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央领导的耳朵里。

中央专门派人下来了解情况,核实了郑培民的生活状况。

调查组成员在省委大院里走访了一圈,邻居们都说这位副书记确实过得清苦,从来没见他家里添置过什么新东西,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得精打细算。

这件事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轰动。

中央领导看到调查报告后,对郑培民的清廉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个手握实权的省级领导,居然能够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环境下实属难得。

郑培民1943年7月出生在吉林海龙县,家里是普通职工阶层,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饭都得排着队,每顿饭的菜就是咸菜和玉米面窝头。

冬天冷得要命,一家人挤在炕上取暖,屋外的寒风呼呼地往窗缝里钻。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郑培民从小就懂得帮着家里干活。

放学回来就去砍柴、挑水,周末还得帮着父母照看弟弟妹妹。



那个年代读书不容易,教科书都是几个孩子轮着用,铅笔头短得握不住了还舍不得扔。

1962年9月,郑培民考上了吉林物理大学,成了全家的骄傲。

大学四年里,他靠着助学金和假期打工挣的钱完成了学业。

宿舍里的同学都记得,这个东北小伙子穿的衣服永远都是洗得发白的旧衣裳,一双解放鞋穿到鞋底都磨穿了还在补着穿。

1968年大学毕业,赶上那个特殊的年代,郑培民被分配到部队锻炼。

军营里的生活艰苦,训练强度大,他从来不叫苦叫累。

两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让他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1970年复员后,郑培民被分配到湘潭机电厂工作。



从东北到湖南,这一路辗转几千里,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就来了。

厂里给安排的宿舍是集体宿舍,八个人挤一间房,条件艰苦。

他在车间里当技术员,每天穿着油腻腻的工作服在机器旁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1990年,郑培民调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一把手。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湘西无数百姓的命运。

湘西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很多村子连公路都不通,村民们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镇上。

郑培民上任后没几天就下乡调研去了,他要亲眼看看这些老百姓到底过得怎么样。



叭任村是全州最穷的村子之一,郑培民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村里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墙壁开裂,屋顶漏雨。

村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泥地里跑。

最要命的是没有水,全村人吃水都得到几里外的山沟里去挑,一趟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

郑培民当天晚上就住在村里,和村民们坐在一起商量怎么改变现状。

他掏出笔记本,一条一条记录着村里的困难:没水、没电、没路、没产业。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着州里的工作人员实地勘察,研究如何给村里安装自来水管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培民几乎走遍了湘西的每一个角落。

他去过218个乡镇,有些偏远的村子要翻山越岭走好几天才能到。

他的鞋子磨坏了好几双,衣服被山里的荆棘刮得到处是口子。

跟着他下乡的干部们都叫苦连天,可他从来不喊累。



在调研过程中,郑培民发现湘西的土地其实很适合种玉米,收成会比传统作物好得多。

他组织农技人员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手把手教农民怎么选种、施肥、管理。

很多农民一开始不相信,觉得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地,凭什么要改?郑培民就自己带头在示范田里干活,用实际效果说服他们。

一年下来,推广玉米种植的村子粮食产量翻了好几倍。

农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纷纷跟着学。

叭任村装上了自来水,通了电,村民们喝上了干净的水,晚上也能点灯了。

村里的老人们逢人就说,这辈子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多亏了郑书记。

1992年10月,郑培民被调到省里担任副省长,分管教育和农业两个领域。

这两个领域都是硬骨头,教育缺钱缺人,农业底子薄基础差,哪一个都不好搞。



郑培民接手教育工作后,把全省的中小学校跑了个遍。

他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室都是危房,一刮风下雨就担心房子塌了。

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破教室里上课,桌椅板凳东拼西凑,黑板都看不清字。

他四处奔走争取资金,督促各地把校舍改造工程落到实处。

有些地方的领导觉得修学校不如搞经济建设见效快,不太上心。

郑培民就一个一个去做工作,跟他们讲教育的重要性,讲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

农业工作更是他的老本行。

湖南是农业大省,但农民收入一直上不去,很多地方还在靠天吃饭。

郑培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

他去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销路问题。

1995年10月,郑培民升任湖南省委副书记。



职务升了,他的工作作风却没变。

别的领导出门前呼后拥,他就带一两个工作人员下乡。

别的领导住宾馆,他就住在乡镇招待所,有时候直接住在老百姓家里。

省委大院里的干部们都知道,这位副书记跟别人不一样。

他不讲排场,不摆架子,开会发言直来直去,从来不说空话套话。

有些干部工作不实,被他当面批评,批得面红耳赤。

有些干部踏实肯干,他就大力支持,该给政策给政策,该给资金给资金。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湖南是重灾区。

郑培民作为省委副书记,担负着防汛抗洪的重要职责。

汛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堤上每天都有险情发生。

管涌、渗漏、滑坡,哪一个处理不及时都可能导致决堤。



郑培民直接住到了大堤上,带着干部群众日夜巡查,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跑。

大堤上的条件艰苦得很。

白天烈日暴晒,晒得人头晕眼花;晚上蚊虫叮咬,整夜睡不好觉。

吃饭就是盒饭加咸菜,有时候太忙了连饭都顾不上吃。

脚泡在水里时间长了,都起了水泡,袜子脱下来粘着皮肉。

郑培民在大堤上坚守了60多天,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脸晒得黝黑,嗓子喊哑了。

期间他病倒过两次,高烧到39度多,工作人员劝他去医院,他硬是不肯,就在帐篷里打了两瓶点滴,烧一退就又爬起来继续干活。

有一天夜里,大堤突然出现严重管涌,水柱喷得老高,情况十分危急。



郑培民听到报告后,立刻跑到现场指挥抢险。

那时候雨下得很大,伸手不见五指,大堤上到处是泥泞。

他一脚深一脚浅地在堤上跑,好几次差点滑倒。

抢险持续了一整夜,天亮的时候险情终于排除了。

郑培民浑身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他坐在大堤上歇了一会儿,看着渐渐平静下来的水面,眼眶湿润了。

身边的干部问他累不累,他摇摇头说,只要大堤守住了,老百姓的家保住了,再累也值得。

那场洪水最终被战胜了,湖南的防汛工作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郑培民在抗洪一线的表现,让更多人看到了他身上那股子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

2001年1月,郑培民调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到了11月,他开始主持省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



这个岗位相对轻松一些,但他工作起来还是那么拼命,经常加班到深夜。

长期的劳累透支了郑培民的身体。

他有时候会感到胸闷气短,但从来不当回事,总觉得自己身体好得很,休息休息就没事了。

身边的同事劝他去医院检查,他总说工作忙,抽不出时间。

2002年3月,郑培民到北京参加会议,顺便向中央领导汇报湖南的工作情况。

3月11日那天,他刚汇报完工作,突然感到胸口剧痛,呼吸困难。

随行人员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是急性心肌梗塞。

抢救持续了几个小时,医护人员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能把他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郑培民去世的消息传回湖南,整个省委大院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那个总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的副书记,就这样突然离开了,年仅59岁。



郑培民的遗体运回长沙那天,机场里挤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干部群众。

从机场到殡仪馆的路上,马路两旁站满了人,很多人流着眼泪送他最后一程。

湘西的百姓听到消息后,按照当地的风俗自发组织祭奠活动,很多人哭得泣不成声。

那些曾经和他一起下乡调研的干部,那些在他帮助下摆脱贫困的农民,那些在抗洪大堤上和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大家都说,这么好的干部,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郑培民留下的遗物少得可怜,除了几件旧衣服和一些工作笔记,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他的工资卡里存款不多,还有一部分是准备捐给贫困学生的。

家里那套老旧的家具,还是多年前单位分配的,一直用到现在。

郑培民走了,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不会消失。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清廉,什么叫为民,什么叫实干。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有人忙着经营关系,有人忙着捞取好处,他却始终保持着初心,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他在湘西工作的那些年,为当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些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叭任村通了水电,修了公路,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很多村民家里挂着郑培民的照片,逢年过节都会摆上供品祭拜,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他推动的教育改造工程,让无数农村孩子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他推广的农业技术,帮助无数农民增产增收。

他在抗洪大堤上拼过命,保护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不是靠数字堆起来的,而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用汗水换来的。

郑培民的清廉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融入骨子里的品质。

他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成长为省级领导,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

权力没有改变他,地位没有腐蚀他,他永远都是那个朴实无华的东北小伙子,那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



那起失窃案意外地成为了一面镜子,照出了郑培民的真实面貌,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清廉的好干部。

中央对他的重视和提拔,不是因为他会跑关系,会拍马屁,而是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一个真正为民办事的干部,迟早会得到组织的认可和人民的拥护。

郑培民的一生很普通,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

他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

正是这份平凡中的坚守,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一个省委副书记家里被盗,居然成了他清廉的最好证明,这样的事情放在今天看来依然让人感慨万千。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郑培民这样的干部,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真正正为老百姓谋幸福。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清廉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光荣;为民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责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道玉逝世:民间哀思如潮,体制内媒体为何却保持沉默?

刘道玉逝世:民间哀思如潮,体制内媒体为何却保持沉默?

娱乐的宅急便
2025-11-12 02:24:35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180视角
2025-11-11 15:43:25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记者:奥斯卡身边人认为他没法继续踢球了,他在体能测试时突感不适

记者:奥斯卡身边人认为他没法继续踢球了,他在体能测试时突感不适

懂球帝
2025-11-12 05:41:04
13岁于子迪,破叶诗文保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13岁于子迪,破叶诗文保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澎湃新闻
2025-11-11 22:00:28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泠泠说史
2025-11-11 15:43:31
官方:独行侠总经理尼科-哈里森被解雇

官方:独行侠总经理尼科-哈里森被解雇

懂球帝
2025-11-12 02:21:04
特朗普:美国不再资助乌克兰!北约前秘书长:北约不会为乌克兰问题与俄进行武装冲突

特朗普:美国不再资助乌克兰!北约前秘书长:北约不会为乌克兰问题与俄进行武装冲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20:50:40
央视网揭"远洋捕捞"实质:地方政府没钱了,抓商人搞钱

央视网揭"远洋捕捞"实质:地方政府没钱了,抓商人搞钱

爆角追踪
2025-11-11 12:15:25
连爆大冷,赵心童6-5大逆转+黑球绝杀了世界第2,晋级四强附赛程

连爆大冷,赵心童6-5大逆转+黑球绝杀了世界第2,晋级四强附赛程

求球不落谛
2025-11-12 06:15:14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懂球帝
2025-11-11 18:52:03
全运男篮第一合同没了!周琦600万包含夺冠奖金 最低目标为第三名

全运男篮第一合同没了!周琦600万包含夺冠奖金 最低目标为第三名

狼叔评论
2025-11-11 20:14:04
“罕见”!高市早苗凌晨3点做出一惊人举动

“罕见”!高市早苗凌晨3点做出一惊人举动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1 21:23:40
敢碰台湾问题?中国驻日大阪总领事警告日本:勿忘 “敌国条款”!

敢碰台湾问题?中国驻日大阪总领事警告日本:勿忘 “敌国条款”!

不掉线电波
2025-11-11 11:08:03
打破姚明纪录!黄蜂34号秀成本届最大捡漏:命中率超八成太离谱

打破姚明纪录!黄蜂34号秀成本届最大捡漏:命中率超八成太离谱

罗说NBA
2025-11-12 07:56:43
特朗普心急如焚,关税战不但没打赢中国,美国可能要倒赔2万亿

特朗普心急如焚,关税战不但没打赢中国,美国可能要倒赔2万亿

头条爆料007
2025-11-11 20:32:58
亚马逊再裁员1.4万,有国内部门腰斩

亚马逊再裁员1.4万,有国内部门腰斩

慢放
2025-11-11 15:35:29
美福特号航母进入加勒比海

美福特号航母进入加勒比海

界面新闻
2025-11-11 22:44:34
失业的负债的扎堆入局,网约车快成“难民营”了……

失业的负债的扎堆入局,网约车快成“难民营”了……

柴狗夫斯基
2025-11-11 10:25:06
红军城方向进攻失败的俄军尸体密密麻,阵亡率高达80%~90%

红军城方向进攻失败的俄军尸体密密麻,阵亡率高达80%~90%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11 21:52:28
2025-11-12 08:28:49
优趣纪史记
优趣纪史记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639文章数 3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13岁于子迪一鸣惊人 打破尘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头条要闻

13岁于子迪一鸣惊人 打破尘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游戏
艺术
家居
数码
公开课

《无尽传说 Remastered》评测:前进"/>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无尽传说 Remastered》评测:前进 星河 2025-...

艺术要闻

Joseph Van Luppen:比利时19世纪重要的风景画家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数码要闻

AMD苏姿丰:到2030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