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养犬数量呈现明显增多趋势,导致狂犬病疫情风险依然存在。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病死率几乎100%。
01
狂犬病暴露定义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02
暴露风险和处置原则
(一)暴露风险
高风险动物:犬、猫;流浪或野生哺乳动物;蝙蝠
低风险动物:家畜;兔、鼠等啮齿动物
无风险动物:非哺乳动物
(二)处置原则
1.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应及时开展暴露后处置
2.低风险动物暴露后,以下特殊情况建议暴露后处置:
(1)致伤后该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
(2)该地区发现此类低风险动物有传播狂犬病的事件发生
(3)极度焦虑者
3.无风险动物——无需启动暴露后处置
03
暴露等级判定和处置原则
![]()
04
免疫程序
1.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2.推荐的免疫程序仅限于已批准使用相应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如国家批准新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免疫程序,按最新要求执行。
3.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4.“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05
再次暴露后处置
1.接种疫苗
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
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
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2.被动制剂注射
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06
暴露前免疫人群
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工作人员、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猎人等。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