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分论坛在成都崇州举办。论坛紧扣《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核心议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助力构建古蜀文明研究的学术体系;搭建学术研究与文旅产业的对接桥梁,将典籍研究成果转化为文旅产品、文创IP和传播载体,赋能崇州乃至成都的文旅产业升级。
![]()
▲活动现场 图据主办方
《华阳国志》由东晋蜀郡江源(今成都崇州)人常璩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体例最完备的地方志书。这部典籍系统记述了远古至东晋时期西南地区的山川地理、历史沿革、人文风物与社会变迁,涵盖今四川、云南、贵州全境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开创地方志编纂的基本体例。首次将地方历史纳入中华民族整体历史叙事,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古蜀传说,到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黄金面具,《华阳国志》所梳理的“史学线索”,让古蜀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坛紧扣《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核心议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现场围绕地方性通史编纂的理论与实践、《华阳国志》与“蜀学”重构、《华阳国志》与三星堆古蜀文明研究等,展开多轮重磅演讲。
50余名来自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湖北等《华阳国志》所写所载地区的地方志工作者、学者,面对面交流研讨,深入剖析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地方志编纂及历代方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长江上游农耕文明与天府粮仓、蜀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互动比较等方向的价值。与会专家学者还前往坐落于崇州街子古镇的华阳国志馆,对以“一书一馆”方式开展《华阳国志》资源转化与活化利用的“地志+”创新路径进行实地调研。
论坛期间发布了以《华阳国志》题襟馆版古籍为原型进行装帧设计的《华阳国志》个性化主题邮票,并面向公众与收藏者限量发售。同步举行成德眉资党史和地方志事业同城化发展联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四市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史志资料交换机制,实现四市史志资源“一键查询、全域共享”。
现场,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与街子古镇群康养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还分别与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学术研究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
▲签约仪式图据主办方
红星新闻记者 董馨
编辑 张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