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两种带娃坐地铁的画面同时刷屏。
一位是高铁上甩娃撂狠话,堵路20分钟,引爆全网怒火;另一位是杭州地铁里主动贴边,不停道歉,收获全场点赞。
同样是母亲,为何行为天差地别?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公共空间生存法则?
![]()
编辑:726
一个人的任性,一车厢的代价
11月9日,武汉开往北京的G27次高铁上,一场闹剧正在上演。
当时高铁刚到站,十多位乘客急着下车换乘,甚至赶飞机。
可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宝妈,直接把车横在过道正中间,一动不动。
![]()
有人上前好言相劝,麻烦挪一下,我们赶时间,结果这位宝妈直接甩脸子。
她说孩子要休息,不能动,可眼尖的乘客一眼就看穿了。
车里的娃明明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手里还攥着玩具玩得正欢!哪里有半点要休息的样子?
![]()
乘务员见状赶紧过来打圆场。
她主动提出,我帮你把婴儿车挪到旁边,不耽误你孩子休息。
没想到宝妈直接炸毛了,不仅当场拒绝,还怒气冲冲地甩背包、踹婴儿车。
最后,她居然扔下孩子自己扬长而去,留下一车厢人傻眼!
![]()
说真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都静止了。
疯传后,这位宝妈的正脸照也被扒了出来。
照片里她黑皮胖脸,神态居然神似傅首尔,尤其是那股子“我有理我怕谁”的嚣张劲。
更有人录下了她的嚣张言论:“碰坏了你们赔得起吗?”“孩子休息凭什么让我让路?”
![]()
评论区直接吵翻了天,共情派说带娃出门是真累,分身乏术,大家多包容点不行吗?
但更多人直接怒怼,带娃辛苦不是自私的借口!
公共过道是大家的,不是你家客厅啊!
扔下幼童不管,这已经不是没素质,简直是不负责任了吧?
![]()
“社死”背后,是时代正在审判旧观念
这件事很快发酵成了“社会性死亡”事件,女子的正脸照被疯传。
她走到哪儿都可能被人认出来,指指点点,以后交朋友估计都得受影响。
甚至还有所谓的知情人爆料,其实她还有一个孩子,之前出门也碰到过。
当时孩子一直在车上来回跑,时不时尖叫,但她全程不管,这不就是典型的惯犯吗?
![]()
这种网络“社死”,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训机制。
它像一个四步曲:曝光,审判,定罪,最后是行刑。
整个过程快速、广泛,且几乎不可逆,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
![]()
12306客服也出来回应了,霸占公共通道属于违规行为。
之前就有“伸腿拦高铁”、“堵车门不让开”的人被行拘过。
公共空间的规则,从来不是给某个人开特例的,这是底线。
![]()
说真的,这种“社死”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余华曾说过,低层次家庭里,人的脑子里装的大部分是犟。
他们无法心平气和地交流,除了讽刺就是挖苦。
![]()
这种犟劲儿,被高铁宝妈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她不是听不懂,也不是不明白,就是不想挪。
就是觉得自己的需求最大,别人的着急都得靠边站。
这已经不只是沟通障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固化。
![]()
一个人的体谅,一座城的温暖
但就在全网都在指责这位宝妈的时候,另一个故事也传开了。
杭州的地铁里,同样是一位带娃的宝妈,她的做法却让人心里一暖。
因为怕婴儿车挡路,她特意紧贴着边站,生怕影响到别人。
![]()
她还主动跟周围的人说:“麻烦让一让,不好意思哈!”
她的额头沁出了细汗,但笑容很甜,眼神里满是歉意和善意。
结果是什么?工作人员看到了她的努力,特意为整车厢延时了30秒。
![]()
这30秒,就是对她体谅行为的最好奖励!
原来,文明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像春日里的一缕阳光。
这两种画面对比太强烈了,一个是把公共空间当自家客厅。
另一个则把别人的方便真正放在了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公共商”。
衡量一个公民现代性的核心指标,不再是他的财富或知识。
而是他在公共空间中,能够准确预判并主动管理自己行为对他人影响的能力。
![]()
日本和新加坡的公共交通,规则就非常细致且严厉。
国民遵守率也极高,因为他们深知,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这句老话,在这儿是最好的注脚。
![]()
文明是个动词,多走一步就能看见
说到底,这两种行为的巨大差距,源于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碰撞。
旧观念是“我行我素”,我的便利大于一切,这是前工业时代的个体思维。
而新观念则是“我们共享”,公共空间需要共同体意识,这是后工业时代的协同思维。
![]()
当我们挤进高铁、地铁这样的密闭空间,旧观念就必然与新规则产生冲突。
高铁宝妈的问题,本质上是“前现代的思维”在“现代性的空间”里的一种错位。
文明,从来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需要我们主动去做。
![]()
多让一步的体谅,是不把“特权”当理所当然的自觉。
这个时代,正在奖励那些懂得共享、愿意体谅的人。
同时,它也在惩罚那些依旧抱着旧观念不放的人,比如社死,比如行拘。
![]()
那带娃出门,具体该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份文明带娃指南。
提前规划好路线,准备好安抚玩具,高峰期尽量错峰。
主动寻求帮助,一句“不好意思”能解决大部分矛盾。
![]()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过,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是文明标尺。
关键在于,要让守规则者感到便利,让破坏规则者感到不便。
你的每一次礼让,都是在为自己、为这个世界,投下一张信任票。
![]()
结语
从堵道到暖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种母亲,更是两种公民观念的交锋。
未来,密闭空间会越来越多,选择“我的方便”还是“我们的共享”,决定了我们生活社会的温度。
下一次,当你在公共过道,你会选择成为哪一位宝妈?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