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服刑人员家属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亲人要多久才能回家,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搞清楚刑期是如何计算的。之前被关的时间能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会有“早判早省心,早判早回家”的说法?
![]()
我们经常听人说,谁谁被判了5年,这说的是法院定的总刑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监狱待够5年,实际在监狱的时间,用“总刑期”减去“判之前被关的时间”,判之前在看守所被羁押的日子,是可以直接抵算刑期的。
不过,这种计算方法只针对有期徒刑,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缓期的,羁押时间是不抵扣刑期的。
既然之前被关的时间能够抵刑期,那为什么会有“早判早省心,早判早回家”的说法呢?
首先,监狱的环境和伙食,比起看守所要好上一大截,如果案子没有转机,早点入监狱服刑也能少吃点苦。
其次,减刑积分是从进监狱那天开始算的,进监狱越早,能攒分的时间就越多,能申请减刑的机会就多一次,最后实际待的总时间就可能少一些。
![]()
假设两个人都判了5年,A在看守所关了3个月就判了,接着进监狱服刑。B因为案子流程慢,在看守所关了9个月才判刑进监狱。
A比B早6个月进监狱,也就早6个月开始攒积分。要是俩人平时表现差不多,A可能先攒够积分申请减刑,比如多减1个月,那最后A实际待的时间就比B少1个月。
就算一次减得不多,比如10天半个月,对家里人来说也是好的。毕竟,早一天回家,就能早一天全家团圆,多等一天都熬人。
除了实际刑期能少点,早宣判对家里人和服刑人员的心情也很重要。没判的时候,家里人总琢磨“到底会判多久”“接下来该咋办”,心一直揪着。服刑人员自己也因为没个准信儿,压力特别大。一旦判了,刑期明明白白,往后只要好好表现攒积分就行,家里人也知道要等多久,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总的来说,如果被判了有期徒刑,在监狱中服刑的时间=法院判决刑期-看守所羁押时间-减刑时间-假释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