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全球肺癌关注月之际,支修益教授在昆明接受专访时指出:我国肺癌防控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面临“防筛脱节、诊疗失范、AI滥用”三大挑战。他特别提醒:“早期肺癌漏诊率下降值得欣喜,但肺结节过度手术率过高的现实更值得警惕!”
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于11月6—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成功召开。与会期间,康迅网特别邀请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委员会执行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围绕“肿瘤学工作者的双重使命”进行访谈,现分享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教授
北京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
中国老年肺癌联盟主席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
中国控制吸烟与健康协会副会长兼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媒体传播委员会执行主任
全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协作组组长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肿瘤健康教育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创始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肺癌诊疗中心规范》专家组组长
康迅网:支教授,您曾多次强调“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是肺癌防控的核心。请问,您认为当前我国在推动肺癌防治体系整合方面,取得了哪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同时,还有哪些关键“堵点”亟待政策、医院、社会与公众四方协同发力,共同突破?
,时长
支修益教授:AI在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已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显著减轻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负担,提升了读片效率,也帮助发现了更多以往肉眼难以识别的微小结节。目前,许多医院的CT设备及胸科门诊已引入AI辅助系统,能够自动对检出结节进行风险分级,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然而,最终诊断仍需结合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史、临床症状以及职业暴露等多项因素综合判断,以确定随访策略。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首次发现的肺结节,通常应首选随访观察,而非直接手术。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过早手术干预的趋势,反映出临床实践中的不规范现象。
尽管AI技术带来诸多便利,其应用也需规范管理。例如,针对AI识别出的直径仅数毫米的微结节,不应直接向患者出具AI报告,而应由影像科医生审核后统一发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心理恐慌。此外,有必要对AI辅助诊断工具设定明确的临床应用门槛。
在临床层面,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明确不同类型肺结节的随访策略与手术指征,避免对多发性结节等情况的过度治疗。同时,建议建立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机制,将手术指征符合率、术后病理符合率等纳入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科室进行整改。
卫生主管部门,包括各级卫生健康委及医保局,也应加强对肺结节诊疗行为的监管,开展专项整顿,推动规范诊疗落地,既保障医生的专业成长,也保护患者免受过度医疗的伤害。尤其在多发性肺结节的处理中,需兼顾治疗效果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平衡,避免因盲目追求手术量而损害患者肺功能与长期健康。
康迅网:想请您对正在或即将投身于中国肿瘤事业的年轻一代医者、学者说几句话。在您看来,他们应如何培养和践行中国抗癌协会所倡导的“双重使命”,共同推动“健康中国”的伟业?
,时长
支修益教授:作为一名在肺癌领域耕耘四十余载的医生,至今仍坚守临床一线,并与年轻同行们保持着密切交流。我欣喜地看到,如今的青年医生在医患沟通、门诊告知与科普传播等方面展现出比我们当年更快的成长速度与更高的起点。但我希望,每一位医者从踏入行业之初,就能树立起科普意识,掌握传递病情信息的语言艺术——例如如何向患者告知“坏消息”,如何在沟通中既尊重患者感受,又清晰传达诊疗方案与风险,并通过与家属的协作完成真实病情的告知。这些都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锤炼。
在我看来,青年医生的成长离不开三方面努力:第一,在临床实践中自我提升。医者生涯越久,接触的病例越丰富,沟通的对象越多元。每一次与患者的互动都是积累经验的契机,这些经历将内化为个人能力,助力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第二,积极参与系统化科普培训。如今,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等机构已开展针对青年医生的科普能力培训,涵盖语言表达、演讲技巧、辩论能力等多方面。我呼吁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与学术组织进一步加强此类培训,将科普能力纳入医学教育体系,弥补以往偏重技能培训的不足。第三,主动总结与归纳病例。每位患者都有独特的故事与经历。青年医生应勤于记录、分析病例,从个案中提炼共性规律,逐步建立起针对不同人群——如不同心理状态、地域、经济或文化背景患者——的沟通策略。通过系统整理病例,撰写科普文章甚至参与专著编写,能够深化专业认知,也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我建议青年医生从实习阶段起,便注重病例整理、参与科室讨论、珍惜门诊带教机会,并积极投身科普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在实践中持续提升。当成长为主治医师时,应已成为具备成熟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专科医生;而至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阶段,则需承担起培养新一代医者的责任。
唯有通过这样的传承,才能将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与温度延续下去,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稳步向前,为“健康中国”的实现注入持久动力。
采访专家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