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媒摊牌:若台海战争爆发,中国高价购买的设备可能被远程瘫痪

0
分享至

2024年5月,彭博社的一则爆料把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命门”摆上了台面:荷兰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称,有能力远程瘫痪台积电位于台湾地区的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

消息一出,像往平静湖面扔进一块石头,激起了连环涟漪。

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桥段,是现实中的“技术后门”,背后暴露的则是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全球高端制造设备越来越依赖网络系统与海外维护,说白了就是“买了设备还得看供应商脸色”,一不高兴,点个按钮就能让价值上亿的设备原地趴窝。

这样的技术控制手段到底是安全保障,还是战略工具?对中国而言,面对这种可能被“遥控熄火”的风险,又该如何应对?



设备联网,权限受控:光刻机不是买了就能用

“买得起不代表能主宰”,这句话用在EUV光刻机上,再合适不过。作为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这台机器不仅价格高得离谱,运维方式也远比传统工业设备复杂得多。

据公开资料,EUV光刻机的运转几乎全程离不开网络连接。每隔几周,就要与阿斯麦的服务器“打一回招呼”,下载更新、校准参数、同步系统。

如果连不上,机器就得“休假”;如果维护不到位,整个产线就可能停工。更别说备件供应,一旦中断,维修周期可能以月计。

更关键的是,虽然台积电等企业可以进行基本操作,但核心系统的访问权限仍牢牢掌握在阿斯麦手中。就像你买了一辆智能汽车,但发动机控制权还在厂家手里。



只要技术上“说得通”,远程关机并不难。

这套“远程干预”机制在历史上早有先例,比如伊朗早年购买的F-14战机,美国一旦断供,伊朗只能靠逆向工程硬撑。

而在红海行动中,有德军舰导弹“哑火”,也曾被质疑是系统被外部控制。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买的设备,是否也存在类似风险?答案其实不难想象。

过去几年,中国大陆虽然从阿斯麦采购了数量不少的DUV光刻机,但EUV依然被限制出口。即便是现有设备,一旦“后台通信”被切断,真要靠自己修、自己配件,难度不小。

这也正是中国大力推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原因之一,国家大基金三期已经明确将目标锁定在光刻机、EDA、材料等“卡脖子”环节。



尽管目前仍有技术差距,但只要方向对了,时间和市场终归是站在我们这一边。

台岛产能集中,全球芯片产业链堪比“单点故障”

芯片行业看似高科技,其本质却是一个高度依赖地理集中度的制造体系。

台积电目前承担着全球绝大多数高端芯片的代工任务,而这些产能绝大部分集中在台湾地区本土。尽管该公司在美国、日本等地也开始布局新厂,但先进制程的“主战场”依旧设在台岛。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全球数码产品和高科技企业赖以生存的芯片,几乎都离不开台积电。

其EUV产线一旦被远程控制或遭遇不可抗力,整个科技产业链都将受到牵连。从智能手机到云计算,从AI芯片到汽车电子,没有哪一个领域能独善其身。



美国一方面借远程控制论调向外释放“技术威慑”,另一方面也在加紧推动芯片制造向本土回流。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就是其中一环,虽然进展不算顺利,但方向明确:削弱台岛在全球芯片中的垄断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断拉拢盟友配合其战略。

例如,荷兰配合出口管制,阿斯麦对中国大陆的EUV设备禁售;日本则对半导体原材料出口设置门槛。这些做法无疑让中国芯片产业面临更大挑战。

不过风险从来不是单向的,全球芯片供应链如同一张精密织就的网,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牵动整条产业链。



美国试图通过“去风险”来降低对台积电的依赖,但短期内仍无法改变其高度依赖的现实。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施压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引发更大的全球性波动。

自主可控正在路上,中国芯片走的是耐力赛

眼下的局势,给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了个醒。依赖进口设备、软件和材料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现实瓶颈。

要想真正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下决心在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突破。

国家层面已经展开行动,国家大基金第三期的设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重点投向设备、材料、EDA等关键环节。



这一轮投资更具针对性,不再是撒胡椒面式的扶持,而是瞄准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已在相关领域取得进展,比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在刻蚀、薄膜设备方面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上海微电子也在光刻机领域稳步推进,虽然与EUV还有技术落差,但90nm工艺已具备量产能力。

除了设备,中国也在封装、架构等领域寻找突破口。Chiplet先进封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先进制程的依赖,RISC-V开源架构也为处理器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这样的市场规模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只要本土企业能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就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和客户支持其成长。



这种“市场反哺技术”的路径,是中国在芯片赛道上的独特优势。

当然,自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只要方向明确、政策持续、市场配合,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写在最后:技术风险是一面镜子,照出全球化的真面目

半导体产业的复杂性,从来不只是“谁造得出”,是“谁能持续造”。设备远程控制这件事,说清楚了就是技术限制,但背后映射的,是产业链对政治的高度敏感。

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提醒。我们不能靠“买来”的安全感,更不能指望别人为我们的风险兜底。

芯片产业的自主化,没有捷径,只有耐心和恒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走封闭路线,相反,真正的产业安全,来自于开放合作下的平衡博弈。

如果全球供应链能多极化、去中心化,反而更不容易被某一方“拉闸断电”。

这场技术博弈远未结束,但中国已经在路上。我们不靠赌,不靠吓,是靠干。未来谁赢,不看谁先喊,而看谁最后还在跑道上。

参考来源:瘫痪台积电位于台湾地区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扶苏聊历史 incentive-icons
扶苏聊历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4761文章数 57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