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歙县,新安江碧波荡漾,江畔山居掩映在绿树丛中。10月31日,“共护皖江碧水 同筑青春绿梦”安徽青年助力绿色发展主题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在这场青春与绿色的对话中,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用各自的实践故事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安徽青年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与担当。
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绿色发展创新团队代表吴羡,分享了这群青年如何为绿水青山“定价”。作为全国首家生态产品交易所,该团队聚焦破解生态产品“交易难”问题,勇当“两山”转化的“先锋队”。他们不仅参与了安徽省林业碳票制度的设计,成功承办首发活动,还承建了全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截至目前,团队累计完成交易超1万笔,总金额达46亿元,以市场的力量激活了生态价值,为绿色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以前捕鱼,靠水吃水。现在做民宿,靠的是好生态、好服务,心里更踏实!”歙县深渡镇“江畔山居”民宿老板吴浩的感慨道出了无数退捕渔民的心声。这位“渔家子弟”亲历了新安江从“鱼多得数不清”到“鱼变少了”的变化,也见证了禁渔政策实施后家乡的生态复苏。在政府扶持下,他参加免费技能培训,申请创业补贴,将自家民宿经营得红红火火。“今年国庆假期,天天满房!”吴浩的笑容里,满是对绿色转型的自豪。
安庆市乐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成立八年来,坚持用专业力量守护母亲河。理事长刘墩介绍,“八百里皖江守护计划”已经连续开展五年,招募志愿者200余名,开展宣教活动近50场。他们培育的12支社区环保志愿服务组织,已经成为守护皖江的重要民间力量。令人欣喜的是,“‘守护皖江皖水’善水行者计划”培育的20名“民间河长”,通过日常巡护、污染举报、技术赋能等方式,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宣城瀚蓝固废处理有限公司,郭晓于和同事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变废为宝的“魔法”。“我们通过先进技术筑牢环保防线,以严格标准守住生态底线,用高效能源产出激活循环动能。”这位对宣城“一见倾心”的青年,谈起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生活垃圾在这里经历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转化为绿色电力输出。这群年轻人用科技赋能,让城市垃圾成为清洁能源的来源,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着青春智慧。
另一边,池州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傅妍芳则引领高校青年师生践行在绿色发展中的担当。通过深化政校合作,池州学院构筑起绿色发展协同体系,从垃圾分类的校园启蒙,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该校青年师生正从“宣传员”成长为“智囊团”“实践者”。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校园萌芽,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活动期间,与会青年还观摩了“你好,新安江”青年理论宣讲展演,走进歙县郑村镇槐塘村、黄山“两山”转化创新实践中心,深入了解歙县在环境保护及农文旅融合、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绿色发展成果。
本次活动是全省青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展现新时代安徽青年担当作为的生动舞台。新时代安徽青年要勇当绿色发展的先锋队与生力军,以青春动能守护江淮大地的绿水青山。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深化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和青春建功绿色行动,推动绿色发展与产业创新升级深度融合,构建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青年生态环保工作格局。
(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岳莉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