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清晨的日出,位于打浦桥街道陕西南路333弄5号的联兴大楼渐渐苏醒。一位买菜回来的老人拎着沉甸甸的菜篮走向电梯,保安快步上前接过重物,一路护送到电梯口。
1999年建成的联兴大楼,有着与众不同的治理结构——由于是单栋小区,业委会同时承担着“零距离家园”楼组的职能,物业经理、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都是楼组的核心成员。这种独特的架构,让居民楼自治与小区共治实现了完美融合,也让“安全、安静、干净”不仅是居民们的期盼,更成为“零距离家园”楼组日常工作的标尺。
![]()
![]()
![]()
“零距离”议事:
从摸得着的事实到听得见的声音
在联兴大楼,“零距离家园”楼组不仅是议事平台,更是解决问题的实战团队。业委会主任黄青懿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楼组的战斗力在于,议定的事能立即落实,发现的问题能马上协调。”
有居民反映保洁不彻底,黄青懿立即组织楼组成员现场检查。他和物业经理吴海滨逐层巡查,用手一一摸过地面和窗台确认干净后,对保洁人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把擦拭地面和窗台的结果拍照发到业主群。“环境脏还是不脏,不是谁的嘴巴说了算,要用事实说话,让居民看得见,这就是联兴大楼‘零距离家园’楼组工作的精髓。”
这种务实作风贯穿在楼组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今年五月至九月期间,大楼内部五户居民同时装修,建筑垃圾和噪音管理让物业感受到“压力山大”。在楼组协调下,物业、业委会与装修公司共同商定了严格的施工时段: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30可进行噪音作业,周末和节假日完全静音。装修最为集中的那两个月,身为楼组成员的吴海滨只休息了两天——建筑垃圾当天清运,搬运过程中掉落的零星垃圾及时清理,噪音作业只会在8:30准时响起,不会在午间两小时和下午17:30之后继续。楼组成员用实际行动收获了噪音扰民“零投诉”,也赢得了居民的认可。
![]()
![]()
![]()
“零距离”攻坚:
老楼难题协同破解
“‘安全’是底线,再难也要推进。”木质电表箱是悬在联兴大楼头上的安全隐患。依托“零距离家园”平台,铁质电表箱更换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据黄青懿介绍:“在街道支持下,我们楼组成员——包括业委会、物业和居民代表,共同与电力公司协商,铁质电表箱更换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楼道堆物回潮问题也提上楼组议事日程。吴海滨表示:“物业正与业委会协同推进整治工作,目标在年底前让楼道恢复整洁通畅。”这种即时响应、协同攻坚的模式,正是“零距离家园”楼组价值的生动体现。
![]()
“零距离”温情:
超越硬件的人情味儿
在地下室改造现场,黄青懿介绍说:“在街道的指导下,楼组和居民们群策群力,将把打造成为‘零距离家园’小站,变成我们楼组的新阵地,业委会开会、居民阅读或者开展活动等都有了专属空间。”据了解,有着20年历史,因疫情中断的乒乓球赛即将重启,居民们都盼望着这个老传统在新空间里焕发生机。
“安全、安静、干净”这六个字,不止一次黄青懿和吴海滨提及,“这是联兴大楼楼组和居民的治理目标!”吴海滨有着更深切的体会是:“‘零距离家园’楼组让物业服务有了更温暖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物业不仅是管理者、服务者,更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
从装修协调到电表箱改造,从保洁监督到楼道整治,联兴大楼的“零距离家园”楼组用事实证明:当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坐在同一张桌前,当楼组自治与小区共治合二为一,老商品房小区也能焕发出超越硬件的人情味儿。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刘韫文
图片 / 打浦桥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