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主导的“棉花粘性快速分级检验技术在公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依托试点单位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泰安市纤维检验所)的技术落地,项目为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等企业提供免费棉花粘性及含糖量检验服务,凭借精准高效的检测结果与风险预警能力,赢得合作企业广泛好评,成功破解了纺织企业生产中棉花粘性问题带来的行业困扰。
作为纺织生产的核心原料,棉花粘性超标易导致生产设备缠绕、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泰安市纤维检验所主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与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达成合作,为其到厂棉花提供粘性及含糖量检测服务。自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完成282批棉花样品检测,涵盖新疆棉、印度棉、巴西棉等多个产地的进口棉与国产棉,其中107批样品收到企业实际使用反馈,检测服务覆盖企业生产原料核心需求。
本次服务采用粘性自动热滚筒法、分光光度计法等多种检测技术,其中粘性自动热滚筒法表现尤为突出——其检测结果与企业实际使用情况的相符度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对棉花粘性风险的预警准确率更高。数据显示,在107批反馈样品中,检测结果为“低风险单元”的70批棉花,实际使用中均无明显粘性表现;“高风险单元”样品中,83%出现粘性问题,为企业提前规避生产风险提供了精准依据。通过专业检测,合作企业得以在原料入库环节就筛选出粘性合格的棉花,有效减少了因原料问题导致的生产中断、设备损耗和产品返工,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以往采购的棉花偶尔会出现粘性超标问题,投入生产后不仅缠绕设备,还影响布料质量,损失不小。现在有了纤检所的检测服务,每批棉花到厂先过‘检测关’,我们用着更放心了!” 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纤检所提供的检测数据为企业原料采购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支撑,帮助企业精准把控原料质量,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作为试点单位,泰安市纤维检验所不仅为企业提供实用检测服务,还持续优化检测技术与方法。针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该所积极探索多参数综合分析模式,不断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并建立完善设备核查机制,确保检测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未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还将组织各试点单位继续深化棉花粘性检验技术研究,持续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服务,以专业技术赋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纺织产业原料质量安全筑牢技术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