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英国政府:中国大巴车可能“远程熄火”,必须接受调查,中方回应

0
分享至

英国政府最近盯上了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理由是它们可能被远程控制,在关键时刻突然“熄火”,听起来很无奈,但这却是英国官方正在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方生产企业则一口回绝,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数据受保护、操作合规,事件迅速引起热议,背后更牵扯出欧洲对于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深层焦虑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



英国的担心从哪来?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英国交通部联合网络安全机构,对一批中国品牌的电动公交车展开了调查,据英国媒体报道,这些车可能存在“远程操控”的风险。

也就是说,制造商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掌握车辆的运行控制权,甚至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让车停下来。

这听起来确实让人心里有点发毛,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英国方面并没有拿出任何实际的技术证据,没有具体的漏洞、也没有实际的安全事故,只是出于一种“可能发生”的担忧。



中国的电动车企对此回应得也很直接:我们的产品一切按法律来,数据都加密处理,任何操作都得客户先授权,根本不存在所谓“偷偷关车”的功能。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所谓的“远程熄火”功能,其实就是电动车软件更新中的一部分,就像你手机系统升级,或者电脑打补丁,这在智能设备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在这起事件里,这项常规技术却被当作“安全威胁”,显得有些过度解读了,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这次调查涉及的规模不小,数百辆中国电动巴士正在运营中,覆盖多个城市。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一起“远程熄火”的实际案例被提出来,调查如果只是出于技术考察,那没问题,但如果本质是对中国品牌的偏见,那就不只是安全问题了。

英国这边刚启动调查,北欧那边也跟着起了疑虑,挪威和丹麦等国也开始对本国正在使用的中国电动公交车进行审查,有的甚至提出一个更夸张的说法:这些车可能被用来“收集情报”。

这时候,事情就有点变味了,从一个技术设想,变成了政治猜疑,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突然从环保产品变成了“潜在间谍工具”。



再往前看,欧洲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敌意,其实早有迹象,2024年,欧盟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所谓的反补贴调查,声称中国车企靠政府支持打价格战,威胁了本地产业的生存空间。

到了2025年,更是直接提高关税,总税率高达45%,来限制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这些动作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

中国电动汽车这两年在欧洲发展太快了,不少城市的公交系统都开始大面积采购中国品牌,这让本地厂商感到压力山大。



面对竞争,有的选择提升产品质量,有的则选择改变游戏规则,比如把“安全问题”拿到台面上说事。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在对中国车“百般挑剔”的同时,对自家企业却宽容得多,比如某欧洲造车大厂曾因车辆电池起火被大量召回,也没见哪个政府出来说“这家公司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这就像赛场上,有人跑得快了,裁判不是鼓励大家加速,而是临时加障碍,甚至质疑你鞋子里是不是藏了弹簧,这不是公平竞争,而是主观设限。



技术焦虑还是政治算盘?

如果你觉得这波操作看着眼熟,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美国早在几年前就用类似的理由打压过中国的技术企业。

当时,美国有官员公开表示,中国制造的联网车可能会被远程操控,一下子让成千上万辆车“失去控制”,这个说法听着吓人,但同样没有证据支持。

中国外交部门也不惯着,直接反问:那美国公司是不是也可以让全球的苹果手机同时瘫痪,这不是技术讨论,这是话术较量。



同样的逻辑,拿来对付别国企业时叫“国家安全”,但自家产品出问题时就说“技术升级”,还有华为5G的事,很多国家声称华为设备可能有“后门”,但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拿出明确证据。

而与此同时,欧美的多家科技公司都曾因为用户隐私泄露受到调查,可基本没人把它们定义为“安全威胁”,这种双标,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地缘政治焦虑。

西方国家担心在关键技术领域被中国反超,于是开始用各种非市场手段来设卡,从华为到字节跳动,再到现在的电动公交车,每一次都是换个说法,实质没变,他们担心的不是真正的安全问题,而是全球技术主导权的转移。



技术不是武器

回到这次的“远程熄火”事件,其实从头到尾并没有发生一起实际事故,没有乘客受伤,也没有公交失控。可这场“假设性的担忧”,却被炒成了国际话题。

这说明一个问题:有些国家对中国技术的接受度,并不取决于产品质量,而是取决于它是不是“自己人造的”。

但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现实,各国都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国电动车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不小作用,尤其在公交系统、电动物流等领域,为不少城市提供了低碳方案和实用产品。



英国本土不少使用中国产巴士的城市,也反馈良好,节能高、故障率低、维护方便,如果一边喊着要环保,另一边却用“安全”当借口封锁外来竞争者,那就有点言行不一了。

真正的技术安全,应该建立在透明合作和共同标准的基础上,而不是靠猜疑和偏见来推动政策。否则,不但影响产业发展,也会破坏国际之间的信任。

其实,大家都知道,电动车不会自己“熄火”,但如果舆论和政策总是带偏情绪,那才是真正可能让合作“熄火”的原因。



这场关于中国电动巴士“远程熄火”的调查,从技术角度看站不住脚,从逻辑链条看也漏洞百出。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趋势:欧洲在面对中国技术成长时,越来越倾向于用非市场手段来应对。

这不仅是英国的问题,也不是一场单纯的技术讨论,而是全球产业格局重塑中的一次小插曲,当中国制造步步走入欧洲核心市场,防范心态也在同步升级。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还将进入更多国家、更多市场,合作还是对抗,信任还是封锁,这些选择不仅影响经济,也关乎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说到底,电动车要跑得远,靠的不是“远程熄火”的传闻,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和坦诚的合作,对待竞争者的态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格局和理性,真正让人放心的不是封锁别人,而是做好自己。

信息来源:
魔怔了:怕遭“远程熄火”,英国调查中国电动公交车 2025-11-10 12:03·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回京历史梦 incentive-icons
回京历史梦
山巅俯瞰兴衰史
4966文章数 16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