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汽车沿着整洁干净的街道驶入景德镇,街头各处的瓷雕让人立刻感觉到了历史的呼吸。这里是中国瓷器的故乡,一座因火与土而生、因美而名扬世界的城市。
很久以前,景德镇就已经是全球制造的中心之一。自唐宋起,数以百万计的精致瓷器从这里出发,沿着河海,“漂”向开罗、伊斯坦布尔、里斯本、伦敦等世界各地。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在英语中,“China”这个词同时意为“瓷器”与“中国”。青花瓷杯、素白瓷盘……它们不只是商品,更是某种关于美的象征,是由智慧、优雅与火焰创造的“中国制造”奇迹。
那么,当我们今天说“中国制造”,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瓷器是中国艺术、科学与工业的辉煌综合体之一。他还说,景德镇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业城市”。这些话,半个多世纪后依然像他刚刚写下时那样生动、新鲜。
人们往往将瓷器视为艺术,但在景德镇,它首先是一门工艺、一门科学。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焰与空气的微妙控制,全凭经验与直觉完成。这是没有温度计的化学,没有方程式的工程学。在瓷的秘密里,藏着中国人从古流传至今的技术智慧。这种“以美和实用为目的的科学”,正是今天“中国制造”再次辉煌的精神之源。
在景德镇新建的陶溪川艺术区,旧厂房的砖墙上爬满时间的痕迹,里面却坐着很多年轻创作者。他们在用AI技术让瓷器更加契合现代生活的节奏。就在最近举行的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精美的陶瓷作品与瓷器的AI技术设计、区块链身份认证等同台亮相,显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这个陶瓷之都不断升华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不是在复制文物,”一位导游说。对今天的很多“中国制造”来说,真正的挑战不再是“会不会造”,而是能不能造出有意义、并且能够引发生活与消费共振的东西,能不能创造出技艺、精神与美感的共鸣。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先进科技主导的时代,人们依然渴望那些带有人类温度的物品。也许,这正是对21世纪制造业的启示:当科技与文化、情感相连,制造就不再只是生产,而是创造。
一个手握中国制造的魔方的巴黎孩子,一位在内罗毕工作的工人用中国制造的手机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联系,他们该从中感受到“中国制造”怎样的美妙?景德镇的回答隐藏在泥土里——产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功能,更在于与人和物和谐相处的追求与信念。
瓷胎在窑中发红、冷却、化白,如同一场日常而永恒的奇迹。“中国制造”的故事,不再只是速度、规模与效率的故事,还是“延续的故事”。
一个曾经教会世界把泥与火烧成诗一样美的文明,又一次怀揣着对和谐共生、交流互鉴的古老追求走向世界,致力于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就像一只历经千年的瓷杯,在历经时间磨砺之后,依然被安稳地端在手中,温润如初。(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转自11月8日环球网,欢迎关注“人大重阳”平台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