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路遇白衣女人招手没停,回家多出湿脚印,村里老人:不该带回来

分享至

在中华传统民俗观念中,山路和水域常常被视为阴阳交界之处。

古籍《夷坚志》和民间口耳相传的“夜路遇怪”故事,无不警示旅人,夜晚行经僻静之地,需心存敬畏,不轻易与“引路之灵”结缘。

古人相信,那些徘徊在路边,等待搭乘的,未必是活人,而一旦动了善念或有所接触,就可能无形中将一份难以摆脱的牵连带回自家门庭。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现代都市与古老乡村的交界线上。

主人公阿强,一个信奉科学的年轻司机,他的一次无心之举,彻底打破了生活的平衡。当理性无法解释的湿脚印每日出现在车内,当平静的日常被一股寒意笼罩时,阿强才意识到,有些规则,远比交通法规要古老、更具约束力。他带回来的,究竟是什么?



01.

阿强是城里跑运输的,专跑一条跨越南北的生鲜线。他这人,胆大心细,信奉“活人比鬼可怕”的信条。这条山路他跑了三年,闭着眼睛都能摸索过去。

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五刚过,凌晨一点多。

月色被厚重的云层遮住,山路两侧的树林黑压压一片,像两道缄默的黑色高墙。阿强开着他的白色厢式货车,车内音乐开得很大,用来对抗睡意。

他刚过了一段连续发夹弯,视野忽然开阔。

就在路灯光线勉强触及的范围,他看到路边立着一个人影。

一个女人。

她穿着一身几乎能与月光融为一体的白裙,头发很长,黑漆漆的,垂在身侧。她背对着阿强的车灯,微微侧身,向着来车的方向伸出了一只手。

就是那种,标准的拦车动作。

阿强脚下微松油门。

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近的镇子也在五十公里外。按理说,根本不该有人在这里。

阿强的心脏开始咚咚跳。不是害怕,而是一种神经紧绷的警惕。

“大半夜的,鬼才信这里有活人。” 他对着后视镜自言自语,试图用玩笑驱散那股莫名的寒意。

他瞄了一眼女人。她的脸仍然埋在长发阴影里,看不真切,但那只伸出来的手,白得有些病态,在黑暗中异常显眼。

阿强是跑江湖的,知道夜路险恶。要么是山精野怪,要么是拦路抢劫。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他一个孤身司机能惹得起的。

他猛地一踩油门,发动机发出低沉的咆哮。

车速瞬间飙升,他紧紧盯着前方,目不斜视,选择性地忽略了后视镜里的世界。



呼——

货车带着一阵呼啸的风声,擦着白衣女人的身影疾驰而过。

那一瞬间,阿强只感觉一股寒气从车窗缝隙钻进来,冰冷刺骨。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侧视镜。

在车尾灯迅速远去的红光中,他依稀看到那白色的身影并没有动,依然保持着伸手的姿势,仿佛时间凝固了。

或者说,她根本不是在招手,而是在指向什么,或者,只是定格在那里。

阿强没有多想,他只想着赶紧离开这段山路。直到驶入高速公路,城市的灯火再次出现时,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晦气。” 他骂了一句,调大了收音机的音量。

他以为,这只是漫长夜班中的一个小插曲。一个他成功避开了的麻烦。

他错了。真正的麻烦,才刚刚上车。

02.

阿强第二天清晨回到城里的家,一身疲惫。他习惯性地把货车停在自家小区的专属车位上,锁好车门,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到下午三点。醒来后,他准备去车上拿手机充电器,那是他惯常遗留在车里的。

打开副驾驶座的车门。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米灰色的脚垫上。

阿强伸进车内的手,忽然停在了半空。

他的目光落在了副驾驶座的脚垫上,准确地说,是脚垫上的一块深色痕迹。

那是一块形状清晰的印记,像是刚被水打湿过,在干燥的脚垫上显得格外突兀。

“下雨了?” 阿强抬头看天,晴空万里,一丝云都没有。

“难道是昨晚停车时,不小心踩到积水了?”

他弯下腰,仔细观察。这印记不是一团模糊的水渍,它有一个明确的形状——一个脚印。

一个赤裸的脚印。

脚印很小,形状秀气,仿佛只是一只女人的脚,或者是一个小孩的脚。更奇怪的是,它只有半个脚掌的形状,从脚趾到脚心,而脚跟的位置,却戛然而止,仿佛那个“脚”并未完全落地。

阿强心头一紧,但他很快用理性压制了那份不安。

“可能是昨天装货的时候,工人不小心弄洒了冰水吧。” 他安慰自己,拿出纸巾,使劲擦拭。

湿痕很快消失,脚垫又恢复了干燥的颜色。阿强拿了充电器,关上车门,没有再多想。

然而,三天后,他跑完另一趟货,疲惫地回到家,打开车门时,那个脚印又出现了。

一模一样的副驾驶脚垫。

一模一样湿漉漉的半个脚印。

这次阿强彻底清醒了。

他昨晚停好车后,车门上锁,他确定除了他,没人接触过这辆车。而且这几天都是大晴天,车停在地下车库,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外部水源。

他甚至摸了一下湿痕,手指传来一股带着冷意的潮湿,没有异味,纯粹是水。

他开始感到毛骨悚然。

他检查了车顶,没有漏水。他检查了车窗,全部紧闭。他检查了副驾驶座椅,没有水杯打翻的痕迹。

这个脚印,仿佛是凭空出现的。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发现这个脚印出现的位置,正好在他之前擦拭掉痕迹的地方,分毫不差。

他没有再擦。他决定用胶带将脚印的区域圈起来,想看看它究竟能维持多久。

然而,当他晚上再次回到车里时,脚印又消失了,脚垫彻底干燥。

“见鬼了。” 阿强脸色铁青。

接下来的日子,这个“湿脚印”成了阿强生活里固定出现的幽灵。

每当他跑完长途,将车停稳,第二天打开副驾驶车门时,那个带着寒意的、秀气的半个湿脚印,一定会静静地印在脚垫上。



他开始失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疲劳产生了幻觉。但那冰冷的触感,清晰的形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

他的车上,多了一个看不见的乘客。

而且,这个乘客,似乎总是从一个潮湿的地方来,然后,坐到了他旁边。

阿强终于忍不住了,他想起了老家村里,那位九十多岁、精通民间奇闻的老人——李大爷。

03.

阿强决定暂停跑车,他需要彻底解决这件事,否则他根本无法安心上路。

他驱车前往位于郊区的老村子。那是他爷爷辈居住的地方,村子很老,人烟稀少,但对民俗奇术却有着一套独特且完整的理解。

他特意带着他的货车去了。

在去村子之前,阿强做了一个实验。他知道李大爷讲究证据。

他在脚垫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白色面粉,然后用一个干净的塑料罩将其盖住,确保没有任何灰尘或空气能进入。

第二天一早,他掀开塑料罩。

面粉上,一个清晰的凹陷赫然出现。

它不是简单的湿痕,它是一个带着重量的物体踩踏后留下的,细致到连脚趾的轮廓和脚心的纹理都隐隐可见。只是,凹陷仍然只有半个脚掌的长度,脚跟以下,面粉平整如初。

阿强拍下了照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块脚垫抽了出来,用大塑料袋密封好。

到达村子时,已经是傍晚。

李大爷坐在老屋的院子里,正拿着烟杆抽旱烟,烟雾缭绕。他九十多岁,眼光却依然锐利,看到阿强,他先是笑了笑,但当目光扫过阿强停在院外的白色货车时,笑容忽然凝固了。

“强娃子,你这车,带着些不干净的东西呢。” 李大爷开口第一句话,就让阿强心头一震。

“李大爷,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阿强紧张地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