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灵逸
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融的产物。在漫长的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寻和研究的片段,如同贝壳静静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等待人们去拾获。从货币的源流演变,到信用机构的运行发展;从金融制度的产生和成熟,到各种理论的交锋争鸣……有意无意间,许多中国金融的“第一”和“之最”就此产生。
第八期
60亿只能买一勺米?
![]()
1949年,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各类大额货币层出不穷,其中有一张号称中国面额最大的纸币—新疆省银行60亿元银行券。该纸币尺寸为140×61毫米,正面白地,青莲色花纹,上方印有“新疆省银行”,左下方印有孙中山的头像,两侧印有“陆拾亿”面额,右下方写有“折合金圆券壹万圆”;背面也是白地,青莲色图文,上方印有维吾尔文“新疆省银行”,右侧有新疆省银行大楼。
新疆省银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采纳左宗棠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并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省第一任巡抚。刘锦棠上任后,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立新疆官钱局,因总部设在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故又称“迪化官钱局”,正式发行“新疆官钱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疆以原迪化官钱局为基础,设立新疆官钱总局。进入民国后,1928年金树仁执政新疆,改革金融,官钱局全部停办裁撤,1930年改建为新疆省银行。1933年,盛世才督办主持省政,继续发行新疆省纸币。1939年,新疆省银行改组为新疆省商业银行。1939年2月,新疆省政府在中共党员、新疆财政厅代厅长毛泽民(化名周彬)的帮助下,实行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发行新疆省币,收兑原以银两为单位的省票和喀票,停止使用银元、银块、红钱、铜元,以统一全省币制。
![]()
上世纪的新疆商业银行
新疆省币面额越发越大,也有个过程。1939年到1942年,大约有三年半时间。新省币开始发行只有1元、3元、5元、1角、2角、5角、1分、3分、5分九种,1940年发行10元券,合计共10种面额,虽然是一种不可兑的银行券,但以银行库存金银、外币和贵重物品为发行准备金,严格控制发行量,因此,信用良好,币值稳定。1942年,盛世才反动面目开始暴露,1944年被迫离开新疆。新疆被国民政府控制,由于1945年10月运走了新疆省银行库内作为省币发行准备金的金银与外币,省币的发行失去了保证金。到1946年,随着国民党势力增强,法币与关金券大量流入新疆,物价迅速上涨。同时,省府军费开支大增,经济萧条导致税源缩小,为应付财政赤字,新省币大量增发,加速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愈演愈烈。1948年9月,新疆省政府将新疆省商业银行又改名为新疆省银行。
![]()
1955年10月1日,各族人民欢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48年,国民政府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金圆券如潮水般涌入新疆,迫使新发行的省币要与金圆券挂钩,这也就是纸币上并列“陆拾亿圆”“折合金圆券壹万圆”两种货币单位和金额的缘由了。1949年初,新疆省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越来越大,从300万元到3000万元、6000万元、6亿元、30亿元纸币,至1949年5月发行了面值高达60亿元的钞票。据载,60亿元面额的钞票在20天内共出库14次,共计480万张,总金额2.88亿亿元。然而,60亿元面额的钞票在当时的市场购买力仅为70余粒米,这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有力见证。1949年7月1日,新疆省政府不得不在“财密字121号”文中公告:“规定自本日起,按银元壹元折省币六千亿元,限三个月全部收回,在未收回前,准按上项规定比率流通使用。”两个多月后,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流通仅百余天的60亿元纸币随着国民政府在新疆统治的结束而消失了。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