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树木只是造纸的原料之一。在我国古代通常是采取麻类、树皮和竹子等来造手工纸。而在18世纪末叶,欧洲的机制纸兴起后,才改用树木(木片)造纸。所以,现代造纸工业所用的原料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植物纤维;第二类是非植物纤维。前者包括有木材、竹子、芦苇、草类等。后者包括有玻璃丝、碳素纤维、尼龙纤维、金属丝等。此外,还有高分子树脂(如聚丙烯)、无机物(如石灰石粉)等也列入第二类。植物纤维原料主要用来生产普通纸;非植物纤维原料多用于制造特种纸。
![]()
在我国,造纸工业所用的植物纤维原料中:木材占20%,芦苇占 13%,竹子占15%,稻麦草占22%,废纸占30%。而在国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造纸工业所用的植物纤维原料:木材占 90%,其他(含废纸)只有约 10%。
目前,一般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的普通纸,仍旧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约占总产量的 95%。其他的纸张则为5%。由此可知,纸张不一定要用树木才能做成,造纸的原料多得很。当然,由于树木的纤维比较好,因此用它造的纸质量一般都比较高。
为什么报纸长期放置会变黄发脆?
纸张的基本原料是纸浆。一般纸浆大多数是来自植物——比如木材、草类等,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才能得到的。所谓纸浆,就是由许多单根纤维与水分组合而成的“集体户”。那些细长如丝的纤维中,则包含有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
![]()
在造纸工业中上,把植物原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加工从而取得纤维的工作叫做制浆。制浆工序包括有切片、筛选、蒸煮、洗涤、漂白等一系列操作,其目的就是要除掉木素、适当保留半纤维素、最大限度地分离提取纤维素。所以,生产的纸张一般都是白色的,但是纸内的纤维中或多或少地残留有木素(肉眼是看不到的)。刚印的报纸虽然也是白色的、上边还有(酸性)油墨字。自然,它里边也少不了存有木素。
木素这个化学物质,具有高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含有活泼性很大的化学基团,性质既顽强又敏感。因为在制浆过程之中,虽然经受强碱、强酸的处理,木素有一部分被打垮了,但仍旧“顽强抵抗”着,所以在纤维中仍然残留着一定数量的木素。也就是说,纸张内也或多或少地“隐藏”着木素。
一旦纸张放置了较长的时间,受到日光曝晒或者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后,木素分子中对紫外光和氧分子特别敏感的化学基团,就会由无色转变为有色基团——黄褐色。再加上空气中飘浮的酸性物质以及酸性油墨的侵蚀。于是,报纸就变得发黄、发脆了。
(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杂志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