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六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编委会主任陈宜瑜院士率领由常务副主任黄大卫、副主任宋微波、魏辅文、乔格侠组成的新一届编委会领导集体亮相。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副局长沈毅、副处长路浩出席了会议,24位编委会委员及动物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参会。
![]()
▋开幕式:凝心聚力,共启新篇
会议开幕式由黄大卫常务副主任主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乔格侠研究员首先代表挂靠单位致辞,向长期支持编委会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致以诚挚谢意,并表示动物研究所将持续全力支持编委会各项工作,为《中国动物志》的编研与出版提供全方位保障与核心支撑,确保这一国家重大科学任务稳步推进。
![]()
沈毅副局长随后发表讲话,对第六届编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强调了本届编委会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工作提出殷切希望。
![]()
颁发聘书环节,沈毅副局长宣读“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中国动物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的通知”,并为陈宜瑜主任、各位副主任及委员颁发聘书。
![]()
▋传承与担当:六十载积淀,铸就科学丰碑
会议第二阶段由陈宜瑜主任主持。黄大卫常务副主任围绕编委会的历史沿革、项目发展、核心成果与管理制度四大维度,全面梳理了编委会的发展历程与工作成就。
![]()
1962年,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我国著名动物学家童第周、陈世骧、朱弘复先后担任编委会主任。历经多届传承,陈宜瑜院士接任第五届主任后,在第六届换届中继续担纲重任,传承着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自1978年首卷志书出版至今,编委会已主编出版《中国动物志》177卷,其中脊椎动物36卷,昆虫79卷,其他无脊椎动物62卷。
▋规范与规划:制度护航,锚定未来方向
本次会议重点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章程”以及“《中国动物志》卷册管理条例”,为后续工作筑牢制度根基。与会委员围绕“《中国动物志》编研十年规划”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了多项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
陈宜瑜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中国动物志》的编研与出版是国家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实施的重大科研任务,精准认知物种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根基,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物种智能识别等前沿应用均离不开精准的物种本底数据。因此,高质量完成《中国动物志》的编研与出版工作,为前沿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更成为新时代下刻不容缓的重要使命。
来源: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