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
作家陈彦为“赶集”而来的读者签售《装台》等图书。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核心提示
11月9日,中国作协文学“县”场活动落地辽宁康平,辽宁省首个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正式授牌。此次活动突破了文学停留于书斋的传统模式,通过“文学市集”让全国顶级期刊、名家与新作走进县城康平;更以“名家对谈”与“一对一改稿会”为核心,让陈彦、老藤等名家与编辑的智慧,直接为基层创作者点拨思路、打磨文稿,真正实现了优质文学资源从“单向输送”到“双向滋养”的下沉,为县域文化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市集搭台
文学种子播进心田
11月9日,“文学市集”在康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锣,成为文学走进烟火人间的生动注脚。康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主舞台区、期刊区、图书区、文创非遗区、读者互动区、书场小筑等多个板块共同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学嘉年华”。
主舞台上,由李轻松改编、刘若云导演、辽宁大学学生表演的短剧《星空与半棵树》精彩上演,将陈彦作品中的文学意境转化为直观的舞台呈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康平本地朗诵者自发表演的文学作品片段朗诵,字里行间饱含对故土的热爱,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文学的感染力。期刊展区堪称文学爱好者的“天堂”,《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中国校园文学》《鸭绿江》《文学少年》《满族文学》《诗潮》《芒种》等众多知名刊物集中亮相,新华书店、北方图书城以及春风文艺出版社、万卷出版社、沈阳出版社等展出的优质图书,让读者目不暇接。大家或驻足翻阅,或与编辑交流选题思路,不少文学爱好者专程从沈阳、大连、抚顺、丹东等地来“赶集”。《人民文学》杂志与沈阳出版社的文创展区格外吸睛,文学元素与创意设计相结合的文创产品让读者爱不释手。
读者互动区充满欢声笑语,文学问答、古诗词接龙等趣味活动接连开展,搭配线上打卡兑换文创的活动模式,让大人小孩都踊跃参与。原本“高冷”的文字在热闹的市集氛围中变得温暖而亲切;在下午的东北民俗考察中,国内文学名家和皮村文学小组作家在巴尔虎山北坡的西关屯乡“北村”感受到了民族风情与东北烟火的交融。踩进村落,唢呐锣鼓声便裹着秧歌队的欢腾扑面而来,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扭着欢快舞步,窗台上晾晒的剪纸透着吉祥寓意。手工编筐的老人指尖翻飞,大酱缸里酝酿着乡土滋味,灶台边铁锅飘出的香气直钻鼻腔。
名家对谈
思想碰撞启发灵感
作为本次文学“县”场的核心环节,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彦与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老藤围绕“文学细节里的故乡”展开深度对谈,青年评论家胡哲担纲主持,一场关于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思想碰撞精彩上演。
陈彦的创作始终扎根商洛与西安的故土,他坦言故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由无数具体细节构成的精神原乡。“我笔下基层社会的转型阵痛,都源于故乡生活的真实印记,都是文学创作鲜活的素材。”他回忆起故乡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过往,“出生时当地被描述为‘穷山恶水黑石头’‘九山半水半分田’,如今5000多条河流环绕,山川大地生机盎然,这种变迁让我不断回溯回望,小说也是对苦难童年的一种回望与释然。”
老藤则分享了自己的双重故乡记忆,特别提到故乡的“塔头房”:“上世纪70年代前的民房三面用湿地百年草根制成的塔头垒砌,冬天砍下的塔头开春会发芽,房子三面爬满绿草,保暖却易失火,如今虽已拆除,但这个画面永远刻在我脑海里。”老藤强调地域文化基因的重要性:“东北人的豪爽与、黑土地的包容,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创作。东北车老板都是脱口秀大师,我在《草木志》中用了100多个歇后语,很多复杂的道理,一个歇后语就能说透。”
谈及故乡变迁与创作的关系,陈彦表示作家要关注个体在时代中的本质改变:“《星空与半棵树》中的温如风,作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却因尊严被欺负,最终丢掉了好日子,这种精神诉求的变化才是文学最该捕捉的深层内容。”老藤认为乡村与城市功能不同:“作家要带着问题书写,关注人的变化。”针对县域书写的陌生感难题,陈彦提出:“今天交通便捷让各地差异缩小,写县城容易同质化,作家需要敏锐观察,在熟悉场景中挖掘陌生化的文学张力。”
对谈后的问答环节,现场读者踊跃提问,其中一位来自北京皮村文学小组的60岁作家张松强的提问尤为引人关注。他扎根北京28年,老家在山东烟台,想要写出叔爷爷的革命故事,却面临史料繁多与合理虚构的困惑。
陈彦结合经典创作经验给予解答:“首先要明确作品定位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如果是虚构,核心是构建鲜活的人物命运和完整的故事。托马斯·曼26岁创作《布登勃洛克一家》,正是基于大量书信日记资料,用小说形式重构家族史。”他建议:“要认真研究结构,明确哪些史料需真实呈现,哪些可虚构补充,重点刻画人物成长轨迹,让历史通过人物命运自然展现。”
一对一改稿
点拨创作面对面
这次文学“县”场活动中,受邀而来的范雨素等5位北京皮村文学小组作家,与康平本土的“卧龙湖作家群”齐聚卧龙湖作家创作基地,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学对话就此展开。
随后,穆涛、钟求是、陈仓、津子围就“大文学观视野下地域文化书写”开展文化沙龙;由《中国作家》编辑组织的新大众文艺改稿会,为基层作家们提供了专业指导。基层作家带着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分组接受编辑一对一的指导。编辑们会精准指出作品中的亮点与不足,从结构调整、语言锤炼、主题深化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助力基层作家提升创作水平。
此次中国作协文学“县”场活动,不仅让辽宁康平这座小城迎来了文学的盛会,更搭建起优质文学资源下沉、基层创作力量崛起的桥梁。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主任黄国辉表示,将联动全国实践点促进资源流动,紧扣东北振兴推广辽宁文学经验,开展多元活动辐射区域文学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