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哈喽大家好,我是听澜,这次我们来讲讲中美两国在联合国上的交锋。
在联合国这样举世瞩目的场合,美国代表又一次照着老剧本,对中国的碳排放问题大肆指责,企图把“气候账单”甩给中国。
可没想到,这一次中方代表耿爽不是“防守”,而是高举事实与数据,迎面反击,用一场沉稳而锋利的“反将一军”彻底打乱对方节奏……
![]()
联合国安理会气候与安全问题公开会上,美国代表依旧延续其惯常套路——挑动、栽赃、引导舆论。
这一次,他们打着“气候正义”的旗号,当众点名指责中国,说中国“碳排放量全球第一,通过不正当手段扩大经济优势”。
![]()
更离谱的是,他还自诩美国的环境政策是“全球楷模”,鼓吹其他国家都该向美国学习。
不得不说,这种操作简直太熟悉了,听澜我都能背出他们的逻辑:先指责,再自夸,最后要求别人买单。
但会场上气氛可并不买账。许多代表神情微妙,毕竟众所周知,美国可是曾两度退出《巴黎协定》的“老惯犯”。
![]()
耿爽全程冷静聆听,没有打断也没有急着反驳,只是轻轻翻着手里的文件,等到美方讲完,才淡淡开口。
这种从容反而让人心头一震。
熟悉外交场合的人都知道,耿爽那种“冷面加微笑”的气场,一出来就说明他已经准备好“以理服人”而非“情绪回击”。
![]()
他先平静陈述事实——“中国现在确实是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我们从不讳言。”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用数据打脸:14亿人口、全球制造业中心、人均排放量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光是这三条,就足以让美国的指控显得苍白。
![]()
听澜我当时看报道的时候,真有种“稳中带狠”的爽感。
美国代表似乎还在酝酿下一轮攻击,而耿爽的第一波回应,已经让会场冷静了几秒。
不过,这只是开场。
![]()
美国代表没有停手,反而进一步拿“气候责任”说事,暗示中国“享受发展红利却破坏生态”,试图逼中方表态更多“承诺”。
在这种语气里,那股熟悉的居高临下,再次暴露了出来。
但他们没想到,耿爽的第二轮发言比第一轮更加锋利……
![]()
![]()
耿爽的第二次发言,没有直接点名,但那句“某常任理事国”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他指的是谁。
他直接指出:有的国家口口声声敦促别人减排,自己却两次退出《巴黎协定》,一次次背弃承诺;别人口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在事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因为气候谈判的历史账本大家都清楚——美国是全球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人均排放量几乎是中国的两倍。
![]()
它才是气候问题的“历史负债方”。
耿爽强调,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不逃避,也从不推诿。
中国兑现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
到2024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例已接近60%,光伏、风电装机总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美国代表显然被这一连串数据怼得有些失衡,第三次发言竟直接点名攻击中国,说中方“掩盖真实排放数据”。
这时,耿爽再度举手要求发言,他不再含蓄:“既然美国不含蓄,那我也不含蓄了。”场面瞬间安静。
![]()
这一句话,在听澜看来,就是外交场上的“起势点”。
从此刻开始,耿爽不再只是“回应”,而是“反击”。
他直言:美国才是气候问题的最大责任方,长期享受工业化红利,却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美国退出气候协定、削减援助资金、甚至在联合国谈判中设置障碍,这些都是公开事实。
他问道:“是谁退出了《巴黎协定》?是谁阻碍全球气候合作?”这几句话落下,美方代表低头不语。
![]()
接下来的场景,许多媒体都用了“安理会名场面”来形容。
耿爽没有高声喊话,却层层递进,用事实堆起了一面镜子,让全场都看到美国的双重标准。
而中国的角色,正如他所说,“我们不是气候问题的旁观者,而是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
这样的态度,既坚定又理性,让更多国家感受到中方的担当与真诚。
![]()
![]()
说到底,这场气候交锋不仅仅是环境议题的争锋,更是话语权与公平秩序的较量。
美国始终试图重塑“气候叙事”:把自身的责任淡化,用“主要排放体”这种模糊说法掩盖历史罪账,同时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义务。
这实际上是想用气候问题来维护霸权,甚至试图在全球绿色转型的产业链中占据上游。
![]()
而中国的立场很清晰——气候治理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责任要公平、路径要科学。耿爽在发言中说,中国从来不是为谁而减排,而是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听澜注意到,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公开支持中国立场,因为他们同样经历了被美方“政策绑架”的痛苦。
比如巴西、印尼、埃及等国在气候峰会上都强调,发达国家应兑现资金与技术援助承诺,而不是动辄制造“责任陷阱”。
![]()
国际社会看得越来越明白:美国高喊“环境公义”,实则是为自己谋算;中国低调践行“绿色转型”,却在改变世界能源版图。
就像耿爽说的,“行动胜于言辞”。
这种底气,来自中国的真实努力,也来自越来越多国家对“公平”二字的新认识。
![]()
结语
耿爽的“三连发言”之所以成为名场面,不只是因为语言尖锐,更因为背后那份沉稳自信的力量——一种来自事实、来自责任、来自时代的力量。
正如听澜心中所想,那天安理会的麦克风,不只是传出一句句辩驳,更像是在告诉世界:在气候这场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战役中,中国绝不缺席,也绝不会沉默。
参考资料
直新闻:《耿爽笑怼美国: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2025年11月7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耿爽:中国是全球履行减排承诺意志最坚定的国家|碳中和周报》2025年11月10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