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李宗仁向新中国捐赠赝品,毛主席:付十二万美元,很划算
![]()
1959年7月的香港启德机场,贴着“私人珍藏”字样的木箱被悄悄装上货车,押运员低声嘀咕:“这是李宗仁先生给北京的礼物,可得当心点。”短短一句,让这位昔日“代总统”重新映入众人眼帘。 这批箱子里装满书画: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游虾,甚至郑板桥的兰竹。寄件单写得煞有其事:“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估价十一万二千美元。 十一万多美元,当时足够在纽约买下两幢像样的楼房。李宗仁远在美国经济并不宽裕,缘何突然如此阔绰?秘密就藏在他多年的“归去”与“滞留”之间。 1949年4月21日凌晨,渡江战役炮火震响桂林。李宗仁自知回天乏术,先飞香港,再转美国求医,行程仓促,连未来路数都未细想。 他与蒋介石的“同志加兄弟”早就名存实亡。蒋在日记里斥其“卑劣无耻”,李宗仁则回敬“内战祸首”。二人隔海互骂,映射的是分崩离析的国民党高层。 初到美国,他还盘算东山再起,频繁与白崇禧通信,计划重返政坛。抗美援朝捷报传来,幻想碎裂——大陆并非外界渲染的泥潭。 接踵而至的大规模工业化、喷气发动机下线以及高原公路贯通,让李宗仁不得不承认:“我们执政十几年,连辆像样的自行车都造不出。” 思乡愈烈,却担心回国身份尴尬。于是,他通过香港程思远递信到北京:愿捐出一批珍藏,表达拳拳之心。 周恩来回电只有两个字:“欢迎。”受命人员即刻赴港接收。箱子进京后,故宫与文物局专家连夜鉴定,大多为仿制品,市价不足三千美元。 深夜,中南海灯光未熄。周恩来放下鉴定书,毛泽东翻了两眼,笑言:“他说值十一万,就给十二万。”轻描淡写,却成统战经典。 毛泽东又打趣一句:“花钱买人心,比买画值。”周恩来点头:“这笔账,合算。” 不到一周,十二万美元电汇纽约,并附函:“文物已收,请安心养病,欢迎回家。”李宗仁立刻心领神会。 他对尹冰彦半开玩笑:“共产党出手阔,还懂行。”尹提醒:“别拖了。”这句提醒后来意义非凡。 1965年春,周恩来认定时机成熟,委托巴基斯坦驻纽约使馆安排返国航线。台北特务紧追不舍,甚至在罗马散布暗杀谣言。 丁国钰大使只说一句:“安全第一,其余我负责。”7月20日,北京西郊机场迎来那位银发老人,迎接队列中不乏昔日广西旧部。 安置方案细致:城南四合院、吉普车、每月津贴、六名工作人员,甚至连广西米粉都事先备好。外界议论纷纷,北京静静以政策说明一切。 同年国庆,他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时,毛泽东侧身介绍:“李德邻回来了。”寥寥数语,既是交代,更是释怀。 年事已高,旧疾缠身。1969年1月30日清晨,直肠癌并发肺炎,李宗仁止步于七十八岁。弥留间,他吩咐:古籍全捐广西图书馆,书画交政府,其余数瓶茅台送毛主席和周总理。 台北发布讣告表面致哀,蒋介石却对侍卫低语:“德邻走了,我少一道心病。”权力场的冷意,一语即现。 那批赝品今日仍在库房角落静躺,而十二万美元的凭单被档案馆标注“统战工作特例”。划算与否,旁人见仁见智;毛泽东当年稳稳落子,棋局却早已胜负分明。
![]()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