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林 宋清 谷华民
在新安县的青山绿水之间,磁涧镇老井村卫生室宛如一颗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明珠,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百姓的健康。在这里,有一位备受村民爱戴、被亲切称作“自己家的医生黄治厅”。他出身中医世家,数十年来扎根乡土行医济世。他不善言辞,却将满腔热忱全然倾注于医术的钻研和对病人的负责之上。他尤其擅长运用经方合方与针药并治之法,为众多患有结节类疾病和疑难杂症的乡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康复希望。
![]()
黄治厅的案头,始终摆放着几本被摩挲得翻起毛边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那泛黄的纸张、密密麻麻的笔迹,仿佛是岁月沉淀的无声诉说。他常言,这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根基,万不可丢弃。面对如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病症,他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他认为,这些结节类疾病的核心病机在于人体气血津液的输布出现失常,从而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产物。
他从不机械地套用成方,而是严格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方思维,擅长将古方进行化裁组合。曾有一位被甲状腺结节困扰多年的女患者,不仅饱受结节之苦,还伴有胸闷、心烦等症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黄医生经过仔细辨证后,判定这是典型的“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之症。他并未简单地开具一个散结的方子,而是将疏肝解郁的“四逆散”、活血消癥的“桂枝茯苓丸”与化痰散结的“消瘰丸”三方巧妙合一,使其协同起效。他耐心地向病人解释道:“这就如同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不能仅仅疏通一个地方。既要进行疏通(理气),又要把淤积的杂物清理掉(化痰、化瘀),才能实现彻底通畅。”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复查,惊喜地发现结节明显缩小,身体的不适症状也随之消散,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在黄医生看来,看病绝非仅仅开具药方那么简单。他常说:“汤药是‘内援’,针灸是‘先锋’。先把通路打开,援兵才能顺利到达。”他所采用的“针药并治”法,让许多顽固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同时患有多年偏头痛和多发肺结节的老人,曾四处求医问药,服用了不少药物,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老井村卫生室。黄医生在为其开具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汤药的同时,仔细地为其针刺“合谷”“列缺”及头颈部相关穴位。他一边行针一边温和地询问患者的感受:“这股胀感是不是走到额头了?”经过几次治疗后,老人惊喜地发现,不仅多年的头痛老毛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连带着胸口的憋闷感也减轻了许多。黄医生解释道:“肺与大肠相表里,疏通经络,一身的气血都活跃起来了,药力自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
对于惧怕吃药的孩子,黄医生更是有独特的妙法。一个患有支气管炎、咳嗽不止的幼儿,家长心急如焚,而孩子却对吃药极为抗拒。黄医生并未强行喂药,而是先采用轻柔的小儿推拿手法疏通肺经,再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穴位贴敷。同时,他根据孩子的体质精心挑选了几味口感良好、药力平和的草药,叮嘱家长少量多次喂服。如此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使得孩子的咳嗽很快得到了好转。家长感激不已地说:“黄医生办法多,对孩子又有耐心,我们打心底里信任他!”
在村民眼中,黄医生看病时的“慢”是出了名的。他问诊极为细致入微,望闻问切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为一个病人诊断常常需要十几二十分钟。他常说:“疾病不会按照书本上的描述发作,多问一句,多看一眼,或许就能找到关键所在。”他所开的处方药味精简,价格低廉,力求让乡亲们“花小钱、治大病”。
![]()
卫生室的候诊室里,总是坐满了安静等待的乡亲。他们心里明白,黄医生一定会把每个人的问题都弄清楚。这份信任,源自他日复一日的认真负责和显著确切的疗效。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只是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这片乡土之中。一根银针、三指诊脉、数味草药,黄治厅医生以最传统的方式,成为了老井村不可或缺的“健康守门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