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釜山举行会晤,这场持续1小时40分钟的会面,让全球看到中美经贸缓和的可能,特朗普会后甚至高调宣称可以打12分。
仅仅5天后,11月5日中国就官宣暂停对美部分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还将24%的额外关税暂停期延长一年,用实际行动兑现共识。
同日,路透社从贸易渠道确认,中国已签下两船美国小麦订单,总计12万吨,包含软白麦与春小麦两个品种,这是自2024年10月以来的首次采购,打破了近一年的进口空白。
![]()
11月6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家中国国企与美国农业巨头签署超52亿美元的大额协议,折合人民币370亿元,覆盖大豆、玉米、棉花等关键品类。
三批约18万吨美国大豆采购也正式敲定,计划从12月起陆续装船。
这一系列密集动作,对于美国农业而言堪称及时雨。
![]()
自2025年5月受美方单边关税政策影响,中国暂停对美国大豆采购后,美国中西部农场陷入粮仓爆满、亏损严重的危机。
不稳定的关税政策让农民猝不及防,仓库里堆积的大豆成了沉重负担,有人因现金流紧张只能低价卖出承受损失。
中国订单落地后,芝加哥期货市场小麦、大豆价格应声上涨,农民们悬了数月的心终于落地。
![]()
当然,中国的采购绝非单方面让步,而是基于务实需求的理性选择。
全球粮价波动背景下,小麦、大豆等是饲料粮和纺织原料的重要来源,多渠道进口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填补供应缺口。
经过多年供应链重构,中国早已摆脱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5%,阿根廷、乌拉圭的谷物持续补给,美国只是可选产地而非唯一选项。
![]()
可谁也没料到,就在11月5日中国小麦订单消息公布当天,特朗普在迈阿密商业论坛抛出中美俄无核化提议,次日更宣称已指示战争部测试核武器。
这一提议看似指向世界和平,实则暗藏玄机。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拥有约5000枚核弹头,俄罗斯紧随其后,而中国仅保持数百枚的最低防御水平,数量不足美俄的零头。
特朗普却刻意强调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的排名,模糊三国核力量的量级差距,目的是误导国际舆论,将中国强行拉入核军控谈判。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回应,明确指出要求中国加入核军控谈判不公平、不合理、不可行。
美俄即便削减一半核弹头,仍能保持全球核威慑能力,而中国本就维持最低防御水平,任何削减都会打破全球战略力量平衡,让核优势进一步向美俄倾斜。
中方提出美俄先将核弹头削减至中国水平再谈的对等方案,直指美方提议的荒谬本质。
更具讽刺的是,特朗普在抛出无核化提议的同时,还计划重启核试验,这种一边喊和平、一边搞核威慑的矛盾行为,彻底暴露了提议的虚伪性。
回顾中美贸易谈判历程,美方类似的行为并不鲜见。
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前,国务卿鲁比奥曾威胁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最终被特朗普本人否认。
釜山会晤前,特朗普因中国稀土新规怒称要加征三位数关税、取消会晤,最后也不了了之。
这次在农产品订单落地后立刻抛出核议题,本质上还是延续这种施压套路,试图将经贸合作与核议题捆绑,逼迫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特朗普的误判在于,将中国的履约诚意等同于软弱可欺。
中国落实农产品贸易共识,是因为互利共赢符合双方利益,美国农业需要中国市场缓解困局,中国需要补全粮食供应链缺口,这是平等的互补关系。
美方既想通过农产品贸易、放宽出口管制获取经济利益,又想通过核议题、技术限制打压中国维护霸权,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婪心态终将反噬自身。
而核议题上的挑衅,只会让国际社会看清美方的虚伪,破坏全球核不扩散体系。
中国从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惧怕任何挑衅,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的成功、国防力量的稳步提升,都意味着中国有底气拒绝任何不平等要求。
特朗普的鸿门宴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自欺欺人的政治表演,既无法动摇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无法改变中美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的本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