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社评:满大街都是银杏树,为什么还是濒危物种?

0
分享至

北京的秋天,总有一场金色的浪漫。当第一缕秋风掠过,整座城市仿佛被施了魔法,银杏叶由绿转黄,最终化作一场场“银杏雨”,将街道、公园、小区装点成金色的童话世界。这抹金黄,成了北京秋日最鲜明的印记,也让银杏树成为市民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每天与它擦肩而过,却未必知道,这随处可见的树种,早在1999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至今仍处于“濒危(EN)”等级。


一、野生银杏:消失在自然中的“活化石”

要理解银杏的濒危,需先明确一个关键概念:我们说的“濒危银杏”,特指野生种群,而非城市里人工栽培的行道树。野生银杏的生存状况,远比我们看到的要严峻得多。


大多数野生银杏种群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外,这本身就增加了保护的难度。更严峻的是,生态环境破坏与人类活动正不断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曾有研究者发现,在一些野生银杏大树周边,十年间竟未发现一株天然更新的幼树——这意味着,野生银杏的自我更新能力正在丧失,种群延续面临断层风险。



而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银杏,多为人工选育的品种,基因高度同质化。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是基因多样性的急剧下降。基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抵御病虫害的“生命保险”,当所有银杏树的基因都高度相似时,一旦遭遇针对性疫病,整个物种可能面临“团灭”风险。从生物学分类看,银杏是“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种”的唯一遗留物种,若它灭绝,意味着一个纲的生物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这在植物演化史上,堪称一场“生物大灭绝”级别的灾难。

二、银杏的“长寿密码”:不老的干细胞与超强的抗性

与濒危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杏令人惊叹的“长寿能力”。多数多细胞生物难以逃避衰老,人类寿命不过百年,动物界鲜有超过两百岁的个体,而银杏等裸子植物却能轻松活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扬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团队的研究揭示了银杏长寿的两大关键:树干形成层干细胞的“永葆青春”,以及树体超强的抗性。


研究团队对600多年的银杏古树进行检测,发现其干细胞分裂速度虽随年龄增长而减缓,但并未出现老化迹象。古树干细胞中,与老化相关的生理和分子指标,与20多年树龄的树并无显著差异——这种持续分裂的能力,是银杏“不老”的核心密码。


同时,银杏体内抵抗逆境、病虫害和病菌的R基因数量远超其他物种。木质素单体、类黄酮和芪类化合物代谢通路的基因数量和表达在古树中未下降,这些具有特殊保护功能的代谢物在古树中累积,大大增强了树体的抗性。简单说,银杏不仅“不会老”,还“特别抗揍”——这或许就是它能穿越2.7亿年地质变迁,成为“活化石”的底气。

三、从“孤勇者”到“城市居民”:银杏的双重身份

银杏的濒危与常见,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深刻影响。野生银杏因环境破坏与人类移栽而濒危,城市银杏则因人工选育与广泛种植而“泛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深层冲突。


城市里的银杏,更多承担着“景观树”的角色。它们被修剪成统一的形状,种植在固定的位置,为城市增添一抹秋色。但这些“城市居民”的基因高度同质化,无法为野生种群的基因库提供补充。更讽刺的是,一些地方为追求“银杏景观”,甚至从野外移栽野生银杏,进一步加剧了野生种群的生存压力。

四、银杏的启示: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尊重“孤独”开始

银杏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警钟。一个物种的濒危,往往不是因为它“不够强”,而是因为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的平衡。野生银杏的孤独,是基因多样性的孤独,是自然演化的孤独,更是人类对自然尊重不足的孤独。


保护银杏,不能仅靠城市里的“银杏大道”,而需从保护野生种群、恢复自然栖息地、减少人类干扰做起。每一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螺丝钉”,银杏的存续,不仅关乎一个纲的生物命运,更关乎人类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


这个秋天,当你在银杏雨中漫步时,不妨多看一眼这些古老的树木——它们穿越2.7亿年而来,带着地球演化的记忆,也带着对未来的警示。保护银杏,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尊重银杏的“孤独”,就是尊重自然的法则。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纯属个人观点,无不良引导,热点来源于社交网站如有雷同纯属意外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郭台铭16岁长女郭晓如颜值出圈,遗传父母优点尽显高级贵气

郭台铭16岁长女郭晓如颜值出圈,遗传父母优点尽显高级贵气

述家娱记
2025-11-09 09:43:33
广汽董事长鼓励广州豹: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完成了60分的目标

广汽董事长鼓励广州豹: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完成了60分的目标

懂球帝
2025-11-10 13:52:05
9岁女童术后成了植物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篡改病历,卫健委回应:行为属实,已立案

9岁女童术后成了植物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篡改病历,卫健委回应:行为属实,已立案

观威海
2025-11-10 11:02:05
至此,蔡振华留下的王牌全部打完了

至此,蔡振华留下的王牌全部打完了

中场阴谋家
2025-11-01 08:18:57
剧烈降温要来了!合肥最低只有零下2℃!

剧烈降温要来了!合肥最低只有零下2℃!

极目新闻
2025-11-10 15:43:47
果敢四大家族残害中国人14年,因一神秘女子失踪遭同盟军清剿

果敢四大家族残害中国人14年,因一神秘女子失踪遭同盟军清剿

真实故事汇
2024-10-05 11:35:24
刘湘作为前中国泳坛第一美女,身材颜值不进内娱可惜了

刘湘作为前中国泳坛第一美女,身材颜值不进内娱可惜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28 05:45:49
全运会最泪目时刻!看完刘诗雯的右手,才知道诗与远方有多不容易

全运会最泪目时刻!看完刘诗雯的右手,才知道诗与远方有多不容易

嘴炮体坛
2025-11-10 17:07:45
55+35+31!联盟第1!这就是雷霆给他4年2.85亿美金超级顶薪的原因

55+35+31!联盟第1!这就是雷霆给他4年2.85亿美金超级顶薪的原因

世界体育圈
2025-11-10 15:46:28
六十年一遇!2026年是“火马年”,啥预兆?好不好?看农谚咋说

六十年一遇!2026年是“火马年”,啥预兆?好不好?看农谚咋说

农民的小帮手
2025-11-09 22:10:21
拿600万顶薪,得1分+6失误,球迷:这手感半决赛打广东危险了

拿600万顶薪,得1分+6失误,球迷:这手感半决赛打广东危险了

南海浪花
2025-11-11 06:29:16
侄女跟我生活15年,哥哥一家来了,侄女塞我一张纸条:什么都别答应

侄女跟我生活15年,哥哥一家来了,侄女塞我一张纸条:什么都别答应

荔枝人物记
2025-10-27 21:55:07
贵州一校花美出圈了,貌美迷人,美的无可挑剔,让人移不开眼

贵州一校花美出圈了,貌美迷人,美的无可挑剔,让人移不开眼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6 11:57:18
朝鲜战争中,美军原本已接近击败中国,却碰上了志愿军决死的师长

朝鲜战争中,美军原本已接近击败中国,却碰上了志愿军决死的师长

知鉴明史
2025-11-09 17:15:03
昨夜美股大涨,英伟达上涨5%,今日A股或迎科技大爆发

昨夜美股大涨,英伟达上涨5%,今日A股或迎科技大爆发

九语财经
2025-11-11 04:46:49
潇潇拥抱董宇辉逆袭!悠悠千万资源打水漂,东方甄选选人逻辑成谜

潇潇拥抱董宇辉逆袭!悠悠千万资源打水漂,东方甄选选人逻辑成谜

大眼妹妹
2025-11-11 03:23:17
莱万特高层:几乎每天都收到关于埃永的报价,冬窗不考虑出售他

莱万特高层:几乎每天都收到关于埃永的报价,冬窗不考虑出售他

懂球帝
2025-11-11 06:21:04
广东晋级四强采访!杜锋重提团队压力山大,王睿泽听从赵睿建议!

广东晋级四强采访!杜锋重提团队压力山大,王睿泽听从赵睿建议!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10 23:33:44
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南权先生
2025-11-08 14:52:26
郑功成:应以逐步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为重要任务

郑功成:应以逐步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为重要任务

中国经营报
2025-11-10 09:03:17
2025-11-11 07:16:49
在新加坡生活
在新加坡生活
生活在新加坡,在新加坡生活
659文章数 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亲子
数码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全周期赋能中国母婴健康,八赴进博会聚焦生命早期1000天

数码要闻

苹果服务主管Eddy Cue:Apple TV暂不会推出“带广告的订阅服务”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艺术要闻

司徒绵:当代美国著名华裔画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