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大家好,我是闻叔!欧洲车企因缺芯片已减产超30万辆,热门车型订车要等3个月,关键时候,荷兰表态推动安世中国工厂供货,芯片7天内就能送达欧洲,这工厂年产500亿颗芯片,欧洲车企85%的关键部件都靠它。
就在产业链紧绷的关键节点,11月7日荷兰政府通过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官网发布声明,明确提及安世中国工厂供货问题的进展,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的“产能锚点”,安世的供货恢复能否成为打通产业链堵点的关键一环?
![]()
功率半导体的“不可替代性”
对电子制造业而言,半导体供货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生死线,而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因“认证周期长、技术壁垒高、替代难度大”三大特性,更是车企供应链中的“核心命脉”。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前三大功率半导体企业,其技术积淀与产能布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公开信息显示,安世源自荷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拥有超过60年的功率器件研发经验,在MOSFET、二极管、晶体管等核心产品领域持有超1.5万项专利。
![]()
2019年被闻泰科技以27.5亿美元收购后,加速了在中国的产能落地。
安世东莞工厂于2019年正式投产,总投资超100亿元,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基地。
根据闻泰科技(安世母公司)2024年年报,该工厂承担着全球70%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任务,年产能达500亿颗,二极管产品占比19%,均位居全球第二。
![]()
欧洲车企依赖的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芯片、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电池管理系统(BMS)芯片等关键部件,85%以上出自这里的生产线。
此前受供应链波动影响,安世东莞工厂对欧供货延迟已引发连锁反应。
宝马慕尼黑工厂于10月中旬发布公告,因功率半导体短缺,暂停3系、5系混动车型的生产,奔驰斯图加特工厂也调整了EQS电动车的产能计划,月产量从1.2万辆降至8000辆。
![]()
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测算,这次短缺已导致欧洲车企每周损失约2.1亿欧元营收。
荷兰政府此次声明直指安世供货恢复事宜,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声明中强调“中方表态为解决问题创造了关键条件,这符合欧洲汽车产业的共同利益”,这一积极信号无疑为紧绷的欧洲供应链注入了缓和预期。
![]()
从“共识”到“落地”的时间锚点
卡雷曼斯在声明中释放了双重关键内容,每一个细节都指向供应链恢复的实质进展,且与企业层面动作形成紧密呼应。
他明确对中方“将为安世中国工厂恢复供货提供必要便利”的表态表示欢迎,特别提到“双方在技术合规与物流协调上达成初步共识”。
具体包括建立“安世芯片专项通关通道”,简化海关查验流程,同时确认中方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对产品技术参数进行审核。
![]()
这一定调为后续具体执行扫清了原则性障碍。
基于11月上旬中荷双方在海牙举行的半导体产业协作会谈,卡雷曼斯给出了具体时间预期,“中国供应至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安世芯片,将在未来7个工作日内通过鹿特丹港完成清关并送达客户手中”。
荷兰经济事务部官网披露的会谈纪要显示,双方还就“物流跟踪系统”达成一致,安世将启用实时货物定位平台,确保欧洲客户可全程监控芯片运输状态。
![]()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中国在荷兰政府声明发布当日,已向欧洲客户同步更新供货时间表。
据《汽车新闻》欧洲版报道,大众集团采购部副总裁穆勒确认收到安世的供货保障函,计划下周启动位于沃尔夫斯堡工厂的ID.3、ID.4电动车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宝马集团也表示,将根据芯片到货情况调整慕尼黑工厂的产能计划,此前暂停的3系混动车型生产有望于11月下旬重启,预计12月可追回减产的5000辆产能。
奥迪英戈尔施塔特工厂、保时捷莱比锡工厂也已同步调整生产计划,等待芯片供应恢复。
![]()
![]()
产业利益与政策协同的双重驱动
荷方后续动作透露出清晰的“多边协作”思路:既将通过中荷半导体工作组机制与中方保持密切沟通,也会联合欧盟委员会及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展开协调。
这一策略背后,是荷兰基于自身半导体产业生态的深层考量,以及欧盟《芯片法案》落地的现实需求。
根据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2023年发布的《国家半导体战略》,荷兰计划在2025-2030年投入5亿欧元功率半导体研发基金,重点支持车规级芯片封装测试技术升级、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研发等领域。
![]()
该战略明确将安世列为“国家半导体产业旗舰企业”,指出“安世在亚洲的产能布局是荷兰半导体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支点,需通过国际协作保障其运营连续性”。
战略文件中还提及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合作的“功率半导体可靠性研究项目”,安世东莞工厂是该项目的重要实验基地,这也成为荷方推动供货恢复的技术层面动因。
欧盟层面的协调也符合《芯片法案》的落地要求,2024年生效的欧盟《芯片法案》总预算达430亿欧元,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欧盟芯片产能占全球20%”,其中明确要求建立“跨成员国供应链应急机制”。
![]()
这次荷兰推动与中方的协作,正是该机制的首次实战应用。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东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安世供货问题的解决为欧盟芯片供应链协作提供了范本,未来将推动建立‘关键芯片企业白名单’,确保供应链中断时能快速启动跨国协调”。
毕竟半导体产业具有“设计-制造-封装-应用”跨国产能分布特征,仅靠双边沟通难以覆盖物流、认证、关税等全链条环节,多方联动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
![]()
供应链重构中的中国产能价值
若芯片按预期在11月中下旬送达欧洲客户,其价值将体现在短期纾困与长期产业重构的双重维度,既缓解当下车企的停产危机,也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协作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短期来看,直接纾困效果显著,据ACEA测算,若安世芯片供应恢复,欧洲车企11月减产损失可减少约8亿欧元,大众、宝马等头部企业有望在2025年Q4追回此前30%的减产产能。
以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为例,该厂因芯片短缺已实行“每周4天生产制”,芯片到货后可立即恢复三班倒生产,单月产能将提升至8万辆,较当前水平增长50%。
![]()
奔驰斯图加特工厂也计划将EQS电动车月产量从8000辆回升至1.2万辆。
半导体分销领域同样受益,安富利、文晔科技等全球顶级分销商已收到安世的补货通知,其欧洲分公司库存周转率预计将从当前的1.2次/月提升至1.8次/月。
长期而言,这次协作模式验证了中国产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战略价值,也推动了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构。
![]()
2018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后,持续加码中国产能布局,形成“研发+制造+封装”的全链条体系。
除东莞封装测试基地外,安世还在江苏无锡建设了车规级芯片研发中心,拥有超500名研发工程师,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研发。
2022年启动的鼎泰匠芯(宁波)半导体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总投资150亿元,于2024年Q2正式投产,可实现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链条覆盖,年产能达40万片12英寸晶圆,使安世在中国的本土化率提升至65%。
![]()
这种产能纵深正在重塑全球功率半导体产业格局。
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2025年全球产能报告,中国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的产能占比已从2020年的35%提升至58%,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能聚集地。
到2027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52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5%,安世供货问题的解决,不仅印证了中国产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更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协同需基于现实产能分布”的深层逻辑。
在区域化趋势抬头的当下,唯有尊重产业规律、推动务实协作,才能实现供应链的真正稳定,对行业而言,这既是一次堵点疏通的成功实践,更是未来跨国产业链协作的重要启示。
![]()
信息来源:券商中国——荷兰政府:预计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信息来源:华尔街见闻——缺芯影响扩大,大众宝马核心供应商被迫减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