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美国打着“打击毒贩”的名义对委内瑞拉又是军事部署,又是武装威胁,甚至击沉船只炸死61人。
随着美委关系愈发紧张,特朗普又在前几天宣布,将要对尼日利亚出兵。美国真的是想打谁就打谁?
今天,小汉这篇文章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这个事儿。
![]()
双线施压
2025年11月初,国际局势骤然紧张。
11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平台上发文,指责尼日利亚政府“放任伊斯兰极端分子屠杀基督徒”,并威胁若不立即采取行动,美国将切断所有援助,甚至考虑军事干预。
两天后,他又在记者会上补充称,不排除动用空军或地面部队,行动将是“快速、凶狠且干脆利落”的。
![]()
几乎与此同时,11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否决了一项限制总统对委内瑞拉动武的议案,等于变相赋予特朗普绕过国会直接开战的权力。
短短一周内,美国同时对非洲最大人口国尼日利亚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发出战争信号,引发全球关注。
![]()
表面看,两起事件理由不同:一个打着“宗教自由”旗号,一个冠以“禁毒战争”之名。
但细究之下,两者都发生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不久,且都指向资源丰富、地缘关键但政局不稳的国家。
![]()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国近年来都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而美国在两地的军事存在却持续收缩。
2024年美军刚从尼日尔撤出千人部队,委内瑞拉周边也多年无大型美军基地。
这种“远距离喊打”的姿态,与其说是真要开战,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
尼日利亚被“简化”了
特朗普对尼日利亚的指控核心是“基督徒遭大规模屠杀”,但这一说法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尼日利亚人口约2.3亿,基督徒与穆斯林几乎各占一半,宗教分布呈南北格局。
该国长期面临多重安全威胁:北部有“博科圣地”和“伊斯兰国西非省”等极端组织活动;中部农牧民因土地和水源爆发暴力冲突;东南部则有“比夫拉原住民”等分离主义武装。
根据追踪政治暴力的机构ACLED数据,2020年1月至2025年9月,尼日利亚超过2万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但其中绝大多数并非出于宗教动机。
![]()
更关键的是,极端组织袭击的受害者中,穆斯林其实占多数。
尼日利亚人权委员会2023年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博科圣地”袭击中约78%的死者为穆斯林。
![]()
就连特朗普自己的中东事务顾问也曾向尼媒承认:“各宗教、各部族的人都在死去。”
尼日利亚政府并非无所作为,2024年上半年,军方在东北部开展“哈丁凯”行动,完成近800次作战飞行,击毙恐怖分子592人。
总统蒂努布多次强调,国家宪法保障宗教自由,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迫害。
![]()
然而,这些复杂现实被特朗普简化为“穆斯林杀基督徒”的单细胞理论。毕竟,这种说法在美国国内极具煽动力,尤其能打动福音派选民。
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64%的白人福音派相信“全球基督徒正遭受系统性迫害”。
![]()
特朗普2024年竞选时就承诺保护海外基督徒,此次发难,恰逢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时机绝非偶然。
他甚至亲口承认,此举部分是为了“看看尼日利亚如何回应”。
这不就是典型的“交易的艺术”式策略:先制造危机,再逼对方让步。
![]()
委内瑞拉成“后院靶子”
如果说尼日利亚是道德牌,那委内瑞拉就是地缘牌。
11月6日参议院那场51比49的投票,看似程序性,实则意义重大。它意味着特朗普无需国会批准,即可对委内瑞拉发动军事行动。
而在此之前,美军已在加勒比海大举部署:13艘军舰、5艘支援舰、4500名海军陆战队员,连最新航母“福特号”都被调往附近海域。
![]()
10月31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突然宣布封锁大片加勒比空域至2026年3月,划为“国家防御空域”——这种长期空域管制通常只出现在战前准备阶段。
美方给出的理由是打击毒品走私,称已击沉多艘委内瑞拉船只,造成近70人死亡。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借口。
![]()
委内瑞拉拥有全球最大已探明石油储量,长期受美国制裁,经济虽在2024年录得9%增长,但通胀仍高达24%,民生艰难。
总统马杜罗政权被视为“美国后院的叛逆者”,其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更令华盛顿不安。
俄罗斯已向委提供“铠甲-S1”防空系统,甚至可能交付“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中国则是委主要债权国,双方保持正常经贸合作。
![]()
面对压力,马杜罗一边寻求俄中支持,一边提出“渐进式交权”方案,试图将避免战争的责任推给美国。
但特朗普政府显然不买账。
国务卿鲁比奥力主动武,意图借此积累政治资本,为2028年参选铺路。
![]()
不过,特朗普本人也有顾虑:委内瑞拉不是巴拿马,一旦开战恐陷入持久战;国内舆论未必支持;且他一直标榜“热爱和平”,若真动手,“和平人设”恐崩塌。
因此,尽管军方已制定数小时至数日内发动空袭的计划,但近期已有消息显示,入侵计划已被推迟甚至可能取消。
![]()
强权逻辑下的新规则
无论是尼日利亚还是委内瑞拉,特朗普的威胁背后就是美国现在的行为逻辑:
以道德或安全为名,行资源与地缘争夺之实;以社交媒体发声代替外交磋商;以极限施压迫使弱国屈服。
这种做法风险极高,但成本极低。只要不开战,就能收获国内支持,同时搅乱对手阵脚。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这两国的施压,恰好发生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尼日利亚近年接受大量中国投资,是“一带一路”重要伙伴;委内瑞拉则长期依赖中资维持经济运转。
特朗普政府显然希望借强硬姿态,重新夺回在非洲和拉美的影响力。
![]()
法国学者文森特·富歇就指出,特朗普此举“完全符合其交易式思维”,未来很可能就稀土、石油等资源展开谈判。
然而,这种“想打谁就打谁”的底气,正在侵蚀美国自身的制度根基。
宪法规定宣战权属国会,但“紧急情况”条款已被无限扩大。
![]()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总统战争权力不断膨胀,而国会越来越像橡皮图章。
11月6日那场投票,不过是这一趋势的最新注脚。当制衡机制失效,对外冒险就成了转移国内矛盾的便捷工具。
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而言,真正的出路不在外部博弈,而在内部治理。
![]()
尼日利亚需解决贫困、失业与族群裂痕,才能根除极端主义土壤;委内瑞拉则需推动经济改革,减少对外依赖。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当国家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公民时,任何外部力量都失去了干预的道德借口和现实条件。”
可惜,在强权政治回潮的今天,这样的道理往往被淹没在炮火与口号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