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同款机器人曾经一天能租到一万二,转个手就能赚取差价,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人形机器人租赁被不少人视为“躺赚”的风口。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日租价格就腰斩到3000元一天,当初抢破头的生意,如今却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意味。
![]()
今年3月,春晚舞台上那个穿大花袄、转手绢的宇树机器人突然走红,连带整个机器人租赁市场都热了起来。
做电商的阿猛在直播里看到,机器人简单走几步就有近万人围观,他立刻嗅到了商机,当时宇树G1官方售价9.9万,还要等两个月才能拿到货,但现货租赁价却炒到一天1.2万,阿猛果断做起中间商,接的第一单是商场迎宾,他以9000元接下,转手7000元外派给同行,很快摸清了门道。
![]()
那段时间,早进场的人确实尝到了甜头,在等机器到货的两个月里,阿猛光靠中介接单,一个月就能赚三四万,有人算过,一台机器人只要接满十单,成本就回来了。
湖南的雷勇林动手更早,去年12月就花31.9万买了宇树的进阶版机器人,他的开箱视频播放量破千万,订单源源不断,“五一”期间,他的五台机器人分散在五座城市表演,日租从8000到1.5万不等,有的客户还主动加价。
![]()
那时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上海国金中心商场的机器人表演,有游客专门找了一个小时就为看一眼;张家界景区的机器人游行,现场转介绍的订单比线上咨询还多。
为了抢客户,机器人的“才艺”也越来越丰富,阿猛曾接了一个超市大单,要求机器人表演川剧变脸,他专门花5000元请四川师傅教学,还定制微型电动装置改造机器人,反反复复排练二十多遍才过关,后来,机器人不仅能跳“科目三”“社会摇”,还能给歌手伴舞、在游船帮忙检票。
![]()
今年5月,饿了么租下6台宇树机器人,背着广告旗在杭州热门商圈巡游地推,给外卖平台大战增添科技感,还有新人专门租机器人当伴郎送戒指,短视频平台甚至出现过“0.1折租机器人”的轻创业活动。
6月初,行业群里突然出现3000元一天的报价,直接击穿了原来五六千的底线,宇树的交货周期从两个月缩短到不到一个月,智元、众擎等新品牌也纷纷入场,现货不稀缺了,从业者却暴增,微信行业群从三四个扩展到十几个。
![]()
更让人头疼的是维修问题,机器人一旦出故障,维修费高得惊人,有人说比给人接骨还贵。
今年国庆,阿猛对接合肥一家机关单位的活动,对方把报价压到他心理价的一半,他尝试抬到一万五,结果单子被人抢走,曾经机器人舞蹈二次开发要收六七千,现在几百块就能买到动作模板。
![]()
不过,即便行情降温,这个行业仍在摸索新出路,10月杭州办了场机器人文艺晚会,阿猛的机器人登上了大舞台;雷勇林的机器人最远出差到新疆阿克苏,还接到过来自迪拜的海外咨询。
浙江的代理商余建注意到,租赁客户从原来的电视台、地产公司,逐渐扩展到博物馆、学校甚至个体商户,同城客户还发明了“拼单模式”,几个人合租一台机器人,分摊成本。
![]()
8月的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几十台机器人整齐表演,依然能让观众屏息注视,人形机器人的租赁泡沫虽然破了,但这股热潮确实把科技推向了普通人的生活。
每一个新兴行业,似乎都要经历这样的洗牌,价格回归理性,未必是坏事,反而可能促使行业去找更踏实、更长久的应用场景,对这半年的起起落落,从业者既有经历,也有积累,科技与生活的融合,本来就需要一步步摸索。
![]()
了解了事情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在商场见过这玩意儿,一开始图个新鲜,现在感觉没那么稀奇了,价格降下来是好事,说不定以后商场里能经常看到,就跟以前的摇摇车一样。”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生意,一窝蜂冲进去,马上蓝海变红海,最后大家一起卷价格,阿猛这经历太真实了,跟当年共享充电宝、奶茶店一个路子。”
“机器人当伴郎?我们还真接过一单,效果炸裂!就是价格有点贵,现在降到3000,估计以后婚礼上用的会多起来,毕竟有面子。”
“维修比修人还贵?看来这玩意还是个娇气包,感觉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租来表演一下还行,真要干重活估计够呛。”
你有没有在现场见过这类机器人表演?你觉得它们未来在哪些场景还能派上用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东方财富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