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阅读量均破10万+,四川六市“秋假”通知为啥引爆全民热议?

0
分享至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11月,四川多地中小学生将迎来3天秋假,叠加周末形成5天“小黄金周”!这场期盼已久的假期,让绵阳、德阳、南充、广安和巴中、乐山六市教体局官微的放假通知集体“炸屏”,阅读量清一色10万+ ,形成微信爆款。这波现象级政务传播,不仅宣告春秋假在四川正式落地,更精准击中了当下社会对教育多元化、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诉求。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政策脉络:

春秋假走过20年,从杭州试点到全国推广

所谓春秋假,是在春秋学期中增设的短假期,区别于传统寒暑假。这一模式的探索早在2004年便已起步,浙江杭州率先试点,同步配套免费托管服务,成为全国“吃螃蟹”的先行者。杭州试点取得满意成果,全国推广迎来契机,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探索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文件,接连明确“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置春秋假”,通过优化假期结构拓展服务消费空间,为四川全省推行铺平了道路。


四川落地:

3天假期弹性衔接,十一部门联手托底

11月4日,四川省教育厅联合十一部门正式印发通知,宣布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明确核心规则,春、秋假原则上各3天,分别安排在4-5月、10-11月期中前后;各市(州)可因地制宜弹性制定方案,假期可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春秋游衔接,乡村地区兼顾农忙季节,民族地区结合本地假期统筹。

为破解家长后顾之忧,由十一部门联合保障,推出弹性休假、兜底托管、场所优惠、安全保障等一揽子举措。川观新闻发布消息后,“四川教育发布”官微同步转发;一小时后,“四川教育发布”再推专家解读文章,为政策落地“鸣锣开道”,专家解读的微信稿件阅读量迅速破10万+,成功点燃社会关注。


冷热不均:

六市官微阅读10万+,五地官微“安安静静”

封面新闻记者通过四川21市州教体部门的官微查询发现,从四川省教育厅11月4日下午发布消息,至11月10日16时,各地通过官微发布的消息阅读量冷热不均,六市10万+,五地官微“安安静静”。

11月10日中午,乐山最晚发布放假消息,因信息量巨大,阅读量照样突破10万+,转发量高达1.3万人次。乐山秋假时间是11月19日-21日,比其他市州晚放一周,还是与周末无缝衔接。

各地官微发布消息不约而同集中在11月7日这一天,绵阳、德阳、南充、广安和巴中五市官微通知均斩获10万+的阅读量。其中绵阳、南充和德阳的放假通知转发量都突破上万;成都、内江、达州、遂宁、泸州和资阳六市也是在11月7日发布消息,阅读量均突破5万人次,全川掀起讨论热潮。

攀枝花11月9日发布放假消息,阅读量4.7万;凉山州11月8日发布消息,阅读量3.3万人次。眉山和自贡在11月5日发布消息,但都是转发,前者阅读量1.1万,后者阅读量不足500。由此看来,只要不是原创,即使“抢发”,阅读量也难以提升。

再往上捋,早在10月20日,自贡4部门就联合发布放秋假通知,第二天,自贡教体局官微发布消息,2.3万人次阅读。

广元、雅安、宜宾、阿坝和甘孜五市(州)未通过官微直接发布信息,有的是下发通知,有的是通过媒体报道告知,错失官微与公众直接互动的“爆款”契机。


专家点睛:

要“放好假”, 春秋假要做“实践课堂”

“假期有了,如何避免沦为‘补习黄金周’?”这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专家呼吁,学校、家庭、社区需形成合力,用丰富的实践活动、研学项目、劳动体验,让春秋假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延伸。

“教育‘内卷’背景下,短假期是给学生‘松绑’的关键。”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罗哲表示,短假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业疲劳、提升学习效率,而四川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红色资源和人文底蕴,都是天然的实践教材。“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再加上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焦蒲则强调,春秋假的核心价值绝非“延长假期”,而是“放好假、用好假”:“它本质是‘实践假’‘体验假’,而非‘教学假’。”这需要学校主动引导、家长积极陪伴、社会资源协同发力,将两个短暂的“教育间隙”,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发展窗口”,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的育人新格局。


全民热议:

从追问到点赞, 政务传播回应民众期盼

微信秋假通知成为“爆款”,背后是多重社会动因的叠加。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的当下,公众教育观念已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发展”,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实践能力,秋假恰好提供了走出课堂的宝贵机会。

与此同时,政务新媒体的权威性日益凸显,官微成为公众获取政策信息的首选渠道,实现了信息与受众的“零距离”对接。加之春秋假作为新颖概念,其时间安排、衔接方式等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激发了家长的主动关注与讨论热情。

南充的热度发酵颇具代表性,11月4日四川省教育厅政策发布后,当地家长纷纷在社交媒体发帖,追问“南充放不放秋假?”“秋假好久放?”“双职工家庭没人带娃怎么办?”期待、惊喜与担忧交织,情绪持续聚集,直到11月7日南充教体局官微正式发文答疑,所有疑问一一化解,文章迅速引爆流量,成为爆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闻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权威信息,看真实新闻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04)。
330054文章数 8875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