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逼我50岁内退,刚交完工牌在电梯遇见董事长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下午4点25分,我站在公司大厅,手里攥着刚交回去的工牌。人事专员小心翼翼地接过去,避开我的眼神:"林总,祝您前程似锦。"

我转身走向电梯,按下一楼。电梯在12层停住,门打开的瞬间,董事长陈建国急匆匆挤了进来。

他提着公文包,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看到我愣了一秒。

"老林?你怎么在这儿?"他盯着我空荡荡的衣领,那里曾经别着工牌。

"办完离职手续了,正准备走。"我平静地说。

"离职?"陈建国的声音陡然提高,"那个日本5亿项目谁在负责?川崎重工那边催得很急!"

电梯数字跳动着:11、10、9...

"陈总,"我看着那些数字,声音不带一丝波澜,"我已经不是公司的人了,真不清楚。"

电梯在一楼打开。



01

50岁生日那天上午,我照常7点半到公司。技术部还没几个人,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准备继续昨天没完成的日本项目方案。

8点50分,手机响了。

"林总,王总监请您9点到3号会议室。"前台小刘的声音有些不自然。

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还有10分钟。收拾了下桌面上的资料,走向会议室。推开门的瞬间,我就察觉到气氛不对。

人力总监王芳坐在长桌的一侧,副总裁赵明远坐在另一侧。两个人都没看我,盯着面前的文件。

"林总,请坐。"王芳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我坐下,注意到桌上摆着一份装订好的文件。

"林总,今天找您来,是关于公司的战略调整。"赵明远开口了,他的语气公事公办,"公司决定进行组织架构优化,技术团队要年轻化。"

我还没说话,王芳已经把那份文件推到我面前:"这是内部优化方案,您看一下。"

翻开第一页,"内退"两个字格外刺眼。我的手指在纸上停住了,继续往下看:补偿金180万,一个月内办完手续。

"日本项目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签约,现在让我走?"我抬起头。

赵明远笑了笑:"老林啊,50岁正好享享清福,这补偿可是按最高标准给的。至于日本项目,小张完全可以接手,他跟您学了三年,能力您也清楚。"

"小张?"我愣了一下。

张伟,入职三年的副总监,是我亲自面试招进来的。这三年,我把所有经验倾囊相授,从技术细节到客户沟通,手把手地教。

"公司的决定已经定了。"王芳的声音打断我的思绪,"您看看方案,有什么问题可以提。"

我翻了翻文件,每一页都写得清清楚楚。补偿金计算方式、离职流程、交接要求。显然,这份方案准备了很久。

"我需要考虑一下。"我合上文件。

"当然,"赵明远站起来,"不过还是希望您尽快做决定,这对大家都好。"

走出会议室,走廊里已经有不少同事在忙碌。他们看到我,眼神有些躲闪。我突然意识到,消息可能已经传开了。

回到办公室,我拿起手机拨通了老搭档刘工的号码。

"老林,怎么了?"刘工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你也接到通知了?"我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上个月就签了,没跟你说是怕影响你。"

我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还有谁?"

"老孙、老王、老赵...加上我,已经有7个了。"刘工叹了口气,"都是50岁左右的,公司说是优化结构。"

挂了电话,我靠在椅背上。墙上挂着这15年来的项目照片:新加坡海运系统、韩国智能工厂、泰国能源项目...每一个都是我带队拿下的。

手机又响了,是川崎重工的田中先生。

"林桑,下周的技术评审,资料准备得怎么样了?"他的日语说得很慢,带着特有的礼貌。

我看着电脑上的项目文件夹,咽了咽口水:"田中先生,资料已经准备好了,下周见。"

挂了电话,我打开那个文件夹,准备再检查一遍。突然发现,权限被修改了。

系统显示:修改人——张伟。修改时间:今天上午9点。

正是我在会议室的时候。



02

晚上7点多才到家。妻子李雪在厨房做饭,儿子林晨在书房准备面试资料。研究生刚毕业,正在找工作。

"回来了?"李雪探出头,"今天生日,我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我换了鞋,在沙发上坐下。林晨听到动静也出来了:"爸,生日快乐。"

"谢谢。"我笑了笑。

餐桌上,李雪盛好饭,林晨点燃了蛋糕上的蜡烛。烛光摇曳中,我看着他们的脸,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公司...让我内退。"我说。

李雪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什么?"

"补偿180万,一个月内办完手续。"

筷子掉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李雪的手抖了一下:"房贷还有200万,你爸的医药费每个月两万多..."

林晨放下筷子:"爸,你那么拼命,公司怎么能这样?"

"可能是我老了吧。"我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味道有些苦。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15年前,我在一家外企做技术经理,年薪百万。陈建国那时刚创业,公司只有三十几个人。他亲自来我家拜访,在客厅里坐了一下午。

"老林,跟我干吧。"他握着我的手,"现在给不了你那么高的薪水,但我保证,公司做大了,绝不会亏待你。"

李雪当时不同意:"好好的外企不待,去什么小公司?"

但我被陈建国的热情打动了。年轻时候总是容易冲动,觉得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

加入公司的头两年,确实很艰难。客户少,项目小,团队磨合也有问题。有一次,为了拿下第一个大项目,我带着团队连续加班三个月。每天睡在办公室,早上醒来脖子都是僵的。

项目成功那天,陈建国请全公司吃饭。他在台上说:"今天的成功,老林功不可没。以后公司发展了,老林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那时候,我真的相信了。

公司上市那年,核心员工分股权。我本来应该拿3%,但因为太专注技术,对股权的事不上心,最后只拿了0.3%。财务总监跟我说:"老林,你这性格啊,太实在了。"

实在就实在吧,我想。只要把事情做好,公司不会亏待我。

三年前,小张进公司的时候,还是个青涩的年轻人。面试时,他的简历很漂亮:名校毕业,成绩优秀,实习经验丰富。但一问技术细节,就露怯了。

本来我不想要他,但赵明远亲自找我谈:"老林,这小伙子是我外甥,底子不错,你多带带。"

我想着年轻人嘛,总要给机会。就收下了。

这三年,我真的是掏心掏肺地教。每个项目的技术方案,我都让他参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我手把手教给他。有一次他犯了个低级错误,差点让项目泡汤,我在陈建国面前把责任全揽下来。

小张当时很感激:"林总,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我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以后技术部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现在想想,真讽刺。

半夜一点多,李雪突然开口:"你还记得三年前,美国那家公司找你吗?"

我想起来了。猎头打了好几次电话,年薪是现在的两倍,还有绿卡。

"你当时为什么不去?"李雪问。

"因为陈建国找我谈了。"我说,"他说,老林,我们一起干到退休。我当时就想,人不能总是换来换去,要讲点情义。"

李雪叹了口气:"情义值几个钱?"

第二天到公司,我发现办公室的气氛更诡异了。技术部的人看到我,都低着头打招呼,然后匆匆走开。

中午去食堂吃饭,经过小张的办公室,听到里面有说话声。

"赵总说了,老林的位置给你,好好干。"是人事部一个主管的声音。

"我知道,这次的机会我一定抓住。"小张的声音里带着兴奋。

我站在门口,手里端着餐盘。

他们看到我,声音戛然而止。

"林总。"小张站起来,脸上有些尴尬。

"吃饭了?"我笑了笑,转身离开。



03

我花了三天时间考虑,最后还是签了内退协议。不是因为妥协,而是因为我看清了一些事情。

既然公司已经做出决定,我再留下来也没意义。与其纠缠不清,不如体面离开。

人事部安排我和小张进行工作交接。我整理了15年的项目资料,装了整整三大箱。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技术文档、客户沟通记录、合同条款、注意事项。

交接会上,技术部所有人都在。我站在投影屏幕前,一页页讲解日本项目的要点。

"川崎重工这个客户很特殊,他们对技术的要求极其严格。"我指着屏幕上的参数表,"这里的精密度必须控制在0.03毫米以内,差一点都不行。"

小张坐在第一排,低头看手机。

"还有,日本人很注重礼节,每次开会一定要提前十分钟到。"我继续说,"田中先生是技术主管,对细节特别敏感,所有数据都要反复验证..."

小张打了个哈欠。

我停下来:"小张,这些很重要。"

他抬起头,有些不耐烦:"林总,您说的这些我都懂。项目资料我都看过了,没问题的。"

项目组的小王欲言又止,被小张一个眼神制止了。

"好,那今天就到这里。"我关掉投影。

散会后,小王偷偷找到我:"林总,有些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说。"

"昨天田中先生发来邮件,问了几个技术问题。小张让我回复,但他给的答案...我觉得有问题。"小王压低声音,"我提醒他注意细节,他说'差不多就行'。"

我心里一沉。

差不多?5亿的项目,哪有差不多?

接下来几天,我继续做交接。把每个项目的关键点都写成文档,交给小张。他每次都说知道了,但我看得出来,他根本没仔细看。

有一天,我路过会议室,听到里面有说话声。门没关严,我停下脚步。

"只要拿下日本这个项目,你的位置就稳了。"是赵明远的声音。

"赵总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小张说。

"老林那边交接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就是有点啰嗦,什么都要交代半天。"小张的语气里带着不屑,"这些老家伙就是倚老卖老。"

我站在门口,握着文件夹的手紧了紧。

转身离开的时候,正好遇到老刘。他看看我,又看看会议室,叹了口气。

"老林,"他拍拍我的肩膀,"有些人,你对他再好,他也不会感激的。"

我没说话。

离职前一周,猎头突然联系我。

"林总,方便聊聊吗?英国的布莱顿科技集团在找技术总监。"

"你怎么知道我要离职?"我问。

猎头顿了顿:"这个...行业内都传开了,说您被内退了。"

我愣了一下:"谁说的?"

"林总,您在业内的口碑,很多公司都惦记着呢。布莱顿的条件很好,年薪比您现在高40%,还有期权。要不要考虑一下?"

挂了电话,我陷入沉思。

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而且传得这么准确?

晚上回家,我跟李雪说了这件事。

"去吧。"她说得很坚定,"是他们先不要你的,你有什么好愧疚的?"

"可是去竞争对手公司..."

"什么竞争对手?"李雪打断我,"你现在就是个待业人员,去哪儿都是重新开始。"

我想了一整夜,第二天给猎头回了电话:"约个时间见面吧。"

最后几天,我把所有该交接的都交接了。小张接手了我的办公室、我的团队、我的项目。他坐在我的椅子上,摆弄着那些我用了15年的东西。

离职前一天,我提前两小时到公司,想最后检查一遍项目资料。却发现办公室的门锁换了。

保安解释:"张总监说,为了资料安全,换了新锁。"

我的私人物品被装在纸箱里,放在走廊。

箱子里是15年的回忆:项目纪念品、团队合影、客户送的礼物,还有儿子小时候画的一幅画,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爸爸加油"。

我蹲在走廊里,一件件翻看这些东西。

"林总。"小王走过来,眼圈有些红,"我们会想您的。"

"好好干。"我拍拍他的肩膀。

下午,我去人事部办最后的手续。王芳递给我一堆文件:"林总,签字就行。"

我仔细看每一份,突然发现最后一页有个条款:"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竞业。"

"这个之前没提过。"我抬头。

王芳避开眼神:"公司新规定,所有技术岗都要签。"

"补偿金按竞业标准加倍吗?"我问。

王芳卡住了:"这个...我去请示一下。"

她走后,我坐在那里等。半小时后,她回来了:"林总,这个条款可以去掉。"

我明白了。他们也怕闹大。

3点半,所有手续办完。我拎着那个纸箱,走向电梯。

路过茶水间,听到里面有年轻人在说话。

"听说老林今天走,活该,整天倚老卖老。"

"小张总监说了,这些老家伙不走,我们怎么上位?"

我站在门口,他们看到我,瞬间噤声。

我笑了笑,转身离开。

3点50分,我的手机响了。

"林桑吗?我是川崎重工的采购总监。"对方的中文说得很标准,"有些事情想跟您确认一下。"

"您说。"

"上周收到贵司的技术补充方案,有几处数据和您之前提供的不一致。"

我心里咯噔一下:"能具体说说吗?"

对方报了几个参数。我一听就知道出问题了,那些数据完全错误,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精密度下降。

"这个方案是谁改的?"我问。

"签字人是张总监。"

挂了电话,我快步走向技术部。小张不在,我找到小王:"日本那边的补充方案你看过吗?"

小王脸色发白:"林总,小张不让我们参与,说他自己能搞定。他前天改的方案,没给我们看过。"

我转身离开,没说什么。这些已经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04

4点20分,我拎着纸箱走向电梯。

技术部的几个老同事站在门口,没说话,只是点点头。小王眼睛红红的,想说什么,最后只是鞠了一躬。

我按下电梯按钮。

等待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很安静。15年的画面快速闪过:第一天来公司的兴奋,第一个项目成功的喜悦,团队建设的艰辛,无数个加班的夜晚...

电梯到了。

我走进去,按下一楼。门缓缓关上。

电梯在12层停住。

门打开,陈建国急匆匆挤进来。他提着公文包,额头上全是汗,风尘仆仆的样子,明显是刚从外面赶回来。

看到我的瞬间,他愣住了。

他的目光从我的脸,移到我空荡荡的衣领,再移到我手里的纸箱。

"老林?"他的声音有些发颤,"你怎么..."

"办完离职手续了。"我平静地说。

"什么?"陈建国的脸色变了,"谁批准你今天就走的?不是说月底吗?"

"手续都办完了,就不多待了。"

电梯开始下降。12、11、10...

"老林,"陈建国突然抓住我的胳膊,"你等等,我们谈谈。"

我看着他的手,那只曾经在我家客厅握着我说"一起干到退休"的手。

"陈总,没什么好谈的了。"

"可是..."他松开手,声音急促起来,"日本那个5亿项目,现在谁在负责?川崎重工那边一直在催,我刚从机场赶回来,田中先生说方案有问题!"

"应该是小张在负责。"我看着跳动的数字,9、8、7...

"他行吗?"陈建国的声音里带着焦急,"田中先生说补充方案的数据有严重错误,这要是搞砸了,不只是5个亿的问题,川崎重工在日韩的影响力很大,会影响我们整个东亚市场!"

"这个..."我顿了顿,"我已经不是公司的人了,真不清楚。"

电梯里安静了几秒。

6、5、4...

"老林,"陈建国的语气软下来,"你不能走,我们再谈谈,条件可以再商量。"

"合同已经签了,法律生效了。"我说。

"那竞业协议..."

"没加补偿,我没签。"

陈建国的脸色变了:"你要去哪里?"

电梯到了3楼,进来两个员工。他们看到我们,立刻安静下来。

2、1...

电梯门打开。

我走了出去。

大厅里人来人往,墙上挂着巨大的企业文化标语:"以人为本,共创未来"。

我看了一眼,转身走向门口。

"老林!"身后传来陈建国的声音。

我没回头。

保安室,门禁卡被收回。那张卡上的照片,还是15年前刚入职时拍的,那时候头发还很黑。

走出公司大门,初冬的风吹在脸上,很冷。

我深吸了一口气。

手机震动,是一条短信:"林总,明天上午9点,布莱顿科技集团华东区总部见,我们聊聊技术总监的事。地点已发到您邮箱。"

我抬头看了一眼公司大楼。38层的落地窗后,有个人影站在那里往下看。

是陈建国。

我转身,走向地铁站。

路上,手机又响了。小王发来微信:"林总,小张刚才在会议上说日本项目没问题,他能搞定。但我看过他改的方案,完全不是您教的那套...那些数据如果给川崎重工,项目百分百黄。"

我看着这条消息,没有回复。

这些,已经与我无关了。

地铁站入口,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了最后一眼。

公司大楼在夕阳下泛着金光,38层的窗户后,那个人影还在。

我握紧了手里的纸箱,走进地铁站。

纸箱有些沉,但心里突然轻松了。



05

第二天上午,我准时出现在布莱顿科技集团的总部。

这是一栋现代化的写字楼,落地窗,开放式办公区,和原来公司完全不同的风格。

接待我的是技术副总裁杰克逊,一个40多岁的英国人。

"林,久仰大名。"他和我握手,"你在行业内的口碑很好,我们一直想找机会合作。"

面试进行了两个小时。我详细介绍了过去的项目经验,技术积累,对行业的理解。杰克逊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问,都很专业。

"关于年龄的问题,"他突然说,"我想直接跟你说,在布莱顿,经验和能力比年龄重要得多。我们的首席技术官今年58岁,依然在一线工作。"

我点点头。

"薪资方面,"杰克逊拿出一份文件,"年薪是你原来的1.4倍,另外有1.5%的期权。我们希望你能长期稳定地工作,一起把公司做大。"

那天下午,我签了合同。

走出布莱顿的大楼,手机响了。是老刘打来的。

"老林,听说你去布莱顿了?"

"嗯,刚签完合同。"

"太好了!"老刘的声音很兴奋,"我也在考虑要不要跳槽,公司现在乱得一塌糊涂。"

"怎么了?"

"日本那个项目,小张搞砸了。"老刘压低声音,"川崎重工的技术团队来公司考察,发现补充方案有重大错误,当场就提出质疑。小张解释不清楚,陈总的脸都绿了。"

我没说话。

"而且啊,"老刘继续说,"川崎重工说他们要重新评估合作方,可能会取消项目。行业里都传开了,说我们公司让老林这样的技术大拿走了,留下一群不靠谱的年轻人。"

挂了电话,我站在路边,看着来往的车流。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儿子。

"爸,面试通过了!"林晨的声音很兴奋,"那家外企的技术岗,月薪两万,还有各种福利。"

"恭喜你。"我笑了。

"爸,你呢?新工作怎么样?"

"挺好的,比原来的条件好很多。"

"那就好,"林晨说,"其实我一直想跟您说,能力永远不会贬值,只是要找对平台。您这么优秀,去哪儿都会被重用的。"

晚上回家,李雪做了一桌菜。

"庆祝你开始新生活。"她举起杯子。

"也庆祝儿子找到工作。"我说。

三个人碰杯,气氛很轻松。

这一个月来,第一次感觉到轻松。

接下来的日子,我在布莱顿迅速进入状态。公司给我配了一个十人的技术团队,都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杰克逊对我很信任,很多重要决策都会征求我的意见。

入职第二周,布莱顿接到一个新项目的邀标通知。

杰克逊拿着文件来找我:"林,你看看这个项目。"

我接过来一看,愣住了。

川崎重工,5亿项目,技术方案竞标。

"这个项目..."我犹豫了。

"我知道,"杰克逊看着我,"这是你原来公司在谈的项目。但现在川崎重工重新招标了,对所有公司开放。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沉默了几秒:"我需要一点时间考虑。"

晚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李雪。

"去竞标吧。"她说得很干脆,"这是你的专业,你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项目。"

"可是..."

"可是什么?"李雪打断我,"他们当初怎么对你的?现在还要顾忌什么?"

我想了一整夜。

第二天,我找到杰克逊:"我愿意负责这个项目。"

"太好了。"杰克逊拍拍我的肩膀,"那就放手去干吧,公司全力支持你。"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准备方案。这个项目我太熟悉了,技术难点在哪里,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每个细节都刻在我脑子里。

但我没有简单复制之前的方案。我做了全新的优化升级,把精密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方案完成那天,已经是深夜两点。我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最后一页,长出了一口气。

这是我15年技术经验的结晶,也是对过去的一个交代。



或许我该在那个月继续待着,或许我该继续忍耐。

但人生没有那么多或许。

三个月后,华东区某国际酒店的会议室里,川崎重工组织了技术方案的最终评审会。

我坐在会议桌的一侧,对面是川崎重工的评审团。田中先生坐在中间,脸上依然是那副礼貌的表情。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陈建国带着小张走了进来。

他看到我的瞬间,整个人僵住了。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嘴唇翕动了几下,说不出话来。

小张的反应更夸张,手里的文件夹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林总?你怎么..."他的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

田中先生笑了:"两家公司都到了,那我们开始吧。林桑,还是你先来。"

我打开电脑,投影屏幕上出现方案的首页。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亮了。

是一封匿名邮件。

没有署名,没有正文,只有一个附件。

我犹豫了一秒,点开。

是一份PDF文档。

标题赫然写着:《关于提前终止林峰劳动合同的高层决议纪要》。

我的手指停在屏幕上。

文档第一页,日期是五个月前。

参会人员:陈建国、赵明远、财务总监、人力总监、法务总监。

会议主题:技术团队优化方案。

我快速翻到第二页。

赵明远的签名格外醒目。

批注栏里,写着一句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