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城乡遗产,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历史文化名村487个、中国传统村落8155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多片,认定历史建筑6.72万处。与2012年相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23座、名镇新增131个、名村新增318个,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实现翻番,历史建筑数量增长了近5倍,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当然,也不止是中国高度重视城乡遗产保护,世界各国都是如此。近日成功召开的首届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UHC-HEI)国际会议就是为这一意义深远的事业而交汇。
![]()
据了解,此次国际会议汇聚了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还有不少建筑类高校也参与其中,包括国内较早开展历史建筑保护教育的院校——北京建筑大学。
而且,该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始于1990年代对行业人才短缺的回应,1995年在建筑学专业开设“古建筑保护”方向课程;2012年后进入体系化发展,开设独立专业;2020年至今持续优化,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多次获评A+,同时,还是拥有官方背书的“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
得益于此,近几年北建大逐渐成为了北京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的“主力军”与“生力军”。其建筑学院成立了“文化焕新社区共治”实践团,学生参与多项街区提升改造项目与基层治理工作,助力中轴线周围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保护。
另外还有该校测绘学院也成立了中轴线古建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团,运用三维激光扫描、高清影像采集、AR/VR等先进技术,先后对正阳桥疏渠记碑、先农坛地祇坛、万宁桥等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病害分析、虚拟复原与智慧展示。
就连长城保护项目该校也有参与。其长城研究团队主持了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多个项目,承担近1万公里长城保护规划、设计及维护,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44%,主编了我国首部《中国长城志·建筑》,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北建大方案”。
![]()
当然,这些实践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培养,毕业生也因此深受建筑保护行业的青睐,大多就业于有文物部门的文化遗产研究和设计机构、各级政府的规划建设管理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同时还有30%-50%的毕业生考取本校及国内外顶尖高校继续深造,毕业去向和质量都有所保证。
![]()
在中国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城市历史变迁的第一见证,特别能代表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然而,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历史建筑的保护一直存在困境。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愈发重视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技术的提升和该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北京建筑大学作为国内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排名前列的高校,其扎实的专业建设、前沿的技术应用和深厚的实践积累,恰好就是破解历史建筑保护困境的重要力量。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