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平顶山卫东区:满山红石榴 遍岭金硕果

0
分享至

秋日的金牛山散去晨雾,远远望去,似一头静卧的老牛。当地人世代相传,这山里曾有一头金牛,拉着一盘金磨,日夜不停地转,金磨不住地往下流淌金豆。还有老人说,曾有位牧牛人雨后在山上发现多出一头金黄色犍子牛,追到山顶却不见踪影,回头看那山,竟越来越像一头昂首东方的金牛。神秘的故事代代相传,但现实中的金牛山,曾一度乱石成堆、荒草凄凉。


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高鸿勋摄

如今,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上行,7000亩(1亩≈666.67平方米)石榴园层层叠叠铺展开来,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风一吹便飘起阵阵果香,曾经寸草难生的荒山已蝶变为“金山银山”。

“快尝尝我们这软籽石榴,不用吐籽,甜哩很。”11月7日,67岁的李运章在自家石榴园随手摘下一个递给笔者。剥开石榴,籽粒晶莹,轻嚼即酥,汁水清甜。

李运章指着身旁一棵粗壮的石榴树说:“这棵树有20多年了,比我家小孙子年龄都大,那时上山的路全靠我们用铁锨一点点平出来。”

今年57岁的郭战广2008年当选卫东区东高皇街道上徐村党委书记,在此之前,他是村“两委”成员,最清楚金牛山的“翻身仗”是怎么打出来的。

“1991年我市进行山区小流域治理,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和村民一起开荒种树。当年开垦荒山2000余亩,经过考察,决定全部种植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栽培容易的石榴树。”郭战广回忆说。石榴园最开始实行的是集体管理,1996年,村里决定把石榴园承包给个人,但由于当时栽种的是硬籽石榴,市场不好,村民不愿接手,村里决定让村干部带头承包。

2008年,刚上任的郭战广揣着积蓄跑到郑州荥阳,以每公斤60元的批发价买回70个软籽石榴当样品。随后,在卫东区政府3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金牛山万亩石榴树成了软籽石榴园,并渐渐有了名气。

“以前这山光秃秃的,现在成了聚宝盆。”山脚下的一家农家院飘来饭菜香,老板刘广信笑着说,“现在周末能接待20多桌,游客就爱这散养的鸡鸭和现摘的石榴。”

盘山公路上,自驾游的车辆络绎不绝。新修的1957北部环山生态路串起了石榴园、金牛洞、生肖雕塑园等景点,让金牛山成了市民的休闲之地。卫东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鹏望着满山青翠说道:“这不仅是卫东区的石榴园,更是平顶山人的生态后花园。”

如今的上徐村,路灯亮了、排前路平了,村集体收入每年几十万元全用在民生上。经过30余年持续不断地补栽、更新、绿化,目前金牛山石榴园面积达到了7000亩。

除了石榴园,河南(平顶山)电子半导体产业园正在兴建,逍窑妙境乡村民宿游人如织,东高皇街道党工委委员董兵洁说得很实在:“既要让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更要把绿水青山变成‘流金淌银’的致富山。”(来源:平顶山卫东区委宣传部 作者:刘蓓 徐婉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3503文章数 2007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