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陵园前久久凝视,台湾抗日志士后人邱建堂声音低沉,仿佛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雾社事件’是在我出生前22年发生的事情,不管是战死的也好,被屠杀的也好,部落从本来1300多人,剩下298人……"
陵园内,日光熹微,那些静静矗立的石碑,每一块都镌刻着不屈的灵魂,那些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即使跨越时空,仍炽热如初。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台海时刻"特别推出《胜利1945——我家的两岸抗战记忆》第三集,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被血色浸染的历史,感受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用生命捍卫尊严、对抗日本殖民压迫的壮烈史诗。
![]()
故事的开始,仍要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说起。这一年,清政府不仅打输了战争,更输掉了国土和尊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迫进入长达50年的日据时代。
日据期间,日本人的"理蕃"政策就三个字:杀、抢、骗。他们强迫台湾少数民族学习日语,放弃本民族的生活习惯,通过驱赶、圈禁等手段,强迫他们从事非人的劳动。
![]()
在赛德克人世代居住的雾社地区,对日本殖民者已积压了近35年的愤怒。而将这愤怒点燃的引线,来自雾社赛德克人马赫坡社的首领莫那 鲁道的长子举行的一场婚礼。
![]()
婚礼上,莫那.鲁道的长子达多按照当地尊敬客人的习俗,热情地向路过的日本警察吉村敬酒。吉村却因他手上涂有牛血,用警棍多次掀翻酒盅,起了不小的冲突。
第二天,强压愤怒的莫那.鲁道登门致歉,换来的却是吉村的羞辱。
![]()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1930年10月27日,莫那.鲁道趁着"雾社公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之际,带领雾社族人联合马赫坡、波瓦仑、斯固等多个部落,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发动了起义。
![]()
起义的赛德克勇士们拿起武器,突袭会场,杀死了100多名日本人。在台湾少数民族的古老习俗中,这种以突袭的方式又称为"出草"。
很快,"台湾总督府"接到了消息,调动了包括台湾军司令部、守备队在内的正规军与警察部队,动用飞机、大炮、毒气弹等现代化武器对仅持有步枪和传统兵器的赛德克勇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
一时间,雾社枪林弹雨、烟雾弥漫,藏匿于山林中的原住民们在坚持抵抗了40多天后,终于弹尽粮绝。
部落的妇女、孩子为了不拖累战士,在密林里集体上吊自杀,莫那·鲁道也含恨饮弹而终。
![]()
尽管雾社起义最终被镇压,但赛德克人的反抗和不屈,却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这份以血肉之躯对抗强敌的无畏勇气,让无数后来者动容。在赛德克人的文化里,只有真正的勇士,死后的灵魂才能走上彩虹桥——这群真正的赛德克族勇士,相伴飞向了梦中的彩虹桥。
![]()
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彻底废除了日据时期的压迫政策,雾社这片土地终于迎来新生——
行政上,推行地方自治,让少数民族自主管理;经济上,取消了剥削性的交易所,组建合作社;教育上,将"蕃童"教育改为国民学校,实行平等教育;安全上,培养少数民族警察,维护家乡治安……
![]()
随着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上映,部落也变成了热门观光打卡地。
![]()
当尊严被碾碎,反抗是唯一的生路。历史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我们一路走来的坎坷荆棘。但如台湾抗日志士后人杨品骅所言,"我们期盼统一的曙光可以照亮各部落走向繁荣发展的前景"。我们也愿曾经的血泪化作前行的动力,两岸同胞铭记共同抗战历史,携手迈向统一新征程。
编辑 | 何佳怡
主编| 吴怡吟
监制 |徐红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