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1月10日讯 “张工,垂直度偏差0.5毫米,已经很好了吧?”在南昌路北站现场,8号线站台门精诚班组班组长彭晓飞自信地“求表扬”。“必须归零!”业主代表张瑜语气坚决,“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我们的标准就是零偏差。”彭晓飞先是一愣,紧接着皱紧了眉头——零偏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场精度标准的革命
四年前在卡塔尔,0.5毫米已是中东地区的顶级标准,也是国际通用标准。彭晓飞凭借“三重验证法”——机械定位、激光校准、人工复核,将误差稳稳控制在国际标准以下。如今面对青岛地铁一流目标“零偏差”的要求,他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转机出现在他与项目两进人员徐金良的对话中。“老彭,思维别僵化。”徐金良笑道,“别忘了咱们有小立法!让大家一起想办法,谁出好主意,给谁加分。”
班组建设“小立法+二次分配”机制迅速激活。李师傅提出:“如果每个人都朝着零偏差努力,再加上自检和互检,也许真能做到。”然而推行初期,仍有组员抱怨自检、互检费时费力,这么严苛的要求根本就是自找苦吃。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青岛地铁集团设备分公司组织的班组建设座谈会上。听着兄弟单位先进班组的经验,看着他们实实在在的成果,彭晓飞坐不住了。当晚,他召集全班谈心。“我们在青岛地铁吃得好、住得好、施工环境好,活却干得不够漂亮,这不应该。我们被尊重、被认可,更应该去突破自我,测量做到0.0毫米的偏差,那就是世界一流地铁该有的标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集体智慧催生了新的“晓飞四步法”:在原有三步基础上增加“班组互检”,并将零偏差实现情况纳入当日加分项,月底直接兑现奖金。终于,仪表上的数字第一次稳稳停在“0.0毫米”。彭晓飞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看似简单的归零背后,更是青岛地铁“两进三环四管五保”班组建设理念的生动实践。
双色旗帜守护轨行区安全
随着施工任务的推进,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站台门施工位于轨行区,每天都要与往来轨道车“抢时间”。如何在高频交叉作业中保证绝对安全?彭晓飞坚持问题导向,想起了卡塔尔项目中因语言不通而采用的旗语系统,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双色旗信号系统”,黄旗准备撤离,红旗紧急出清。设备分公司和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专项交底,车站两端增设手持警示灯的防护员,设置“吹哨人”岗位,调度室安排专业盯屏员等等。
工人们一听,急眼了。以前其他项目有个人防护就可以了,怎么青岛地铁干个活有这么多要求呢?有工人一度闹着要回家,这活干不了!项目部两进人员徐金良、于沅民冒着大雨连夜跟工人们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释这些措施保障的正是工人自身安全。同时,班组长彭晓飞牵头建立“安全议事会”,每周组织工人围坐讨论,将各类专项交底转化为“听得懂、好执行、愿遵守”的班组细则,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反复演练的“90秒出清”机制,实现了人员、设备“零滞留”完美记录。
“在国外,安全是红线;在青岛地铁,安全不仅仅是红线,更是一种信仰。”在每次的工地例会上,业主代表张瑜总强调这句话。而让这份信仰落地的,正是“小立法+二次分配”机制——安全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而是由工人自己制定、共同守护的信念。如今,这套融合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成为8号线轨行区作业的样板。
这些都只是班组建设中的小事例,随着精诚班组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围绕优质、高效、创新目标涌现出的各种感人的事迹。聂师傅为实现“一尘不染”的目标自制小毛刷逐一清理设备散热孔堵塞的粉尘;彭师傅为实现“零错漏”“零破损”主动制定“关键尺寸全检+外观瑕疵拍照存档”,对每批次材料增加涂层厚度、外观等细节核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
从波斯湾到胶州湾,从雄浑沙漠到碧海蓝天,彭晓飞用“国际视野+本土智慧”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青岛地铁这片沃土,没有设备系统大体系的融合,没有班组建设,我们一个小小的普通工人,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自我价值提升!”业主代表张瑜常说:“我们要做的不是追随国际标准,而是让'青岛地铁一流标准'成为新的国际标杆!”
在青岛地铁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正是这一个个被激活的班组“细胞”,汇聚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磅礴能量。
通讯员 于沅民 张瑜 徐金良 刘云鹏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