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堆旁“长”出光伏矩阵,矿山废墟变身文旅打卡点,“手撕钢”切割出产业新维度……曾经“一煤独大”的三晋大地,正以破茧之姿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7日至9日,太原迎来一场“头脑风暴”:在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省自然资源学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承办,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协办的省自然资源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省级自然资源学会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深入交流,用近90场学术报告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破题: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时代之问
山西,因煤而兴,也曾为煤所困。如何从“黑色依赖”转向“绿色创新”,一直是萦绕在三晋大地上空的时代之问。
“探讨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兼具现实意义与科学价值的重大命题。”开幕式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封志明的话指向明确。
作为全国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已走过十余年的转型之路,但“一煤独大”的产业惯性、生态修复的历史欠账、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瓶颈等挑战依然存在。
这场会议被与会者称之为“及时雨”。“会议不只是学术交流平台,更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契机。”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致欢迎词时提出。他呼吁全国专家为山西自然资源领域的技术难题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与落地。
探路:新时代产业变革的创新之举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文忠将山西转型置于全国坐标系中审视,他带来的《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路径研究》主旨报告提到了多个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案例。他总结道:“绿色低碳技术引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治理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教授黄贤金的《自然资源产权改革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旨报告从自然资源制度层面破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孙九霞则从文旅角度探路:“遗产资源的资本化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命题。面对高密度、高价值遗产资源,山西应将其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在3个平行论坛和4个分会场,“山西元素”的实践探索让人眼前一亮。在“AI与黄河流域人地关系发展”论坛上,山西师范大学郭炎熙带来的“黄河流域碳汇冲突测度及多情景模拟”等学术与实践成果,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在“资源型地区新能源体系的耦合与构建”主题分会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章诗芳展示的“时间函数与卡尔曼滤波结合的山西矿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同化研究”,为能源革命提供理论注解。
共振:新生专业学会的使命担当
从数字技术赋能流域治理到测绘科技守护生态安全,从新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到文旅融合激活资源价值,从资源管理创新实践到产业变革他山之石……3天时间,上百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山西转型的多元路径。
“山西的转型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协同’,这次会议是‘理论顶天’与‘实践立地’的深度融合。”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玮表示,作为今年刚成立的学术组织,省自然资源学会在此次大会中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凝聚省内外科技工作者智慧,聚焦山西自然资源领域的核心问题,将论文写在三晋大地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筑牢资源环境根基。”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