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进寺庙,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尊惟妙惟肖的石雕佛像,其中大慈大悲的石雕观音像,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耳旁萦绕着袅袅禅音,我们凝望着高耸如云的石雕观音菩萨像,浮躁的心灵仿佛被洗涤了一般,变得格外恬静和踏实。当我们从远处瞻仰石雕观音像时,总感觉她似乎闭着双眼,但是凑近一看,却发现石雕观音菩萨的眼睛是“半闭半睁”的状态。很多人总认为石雕观音菩萨是“闭眼”的,那么这所谓的“闭眼”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
![]()
![]()
![]()
![]()
![]()
实际上,石雕观音菩萨看似“闭眼”的这个状态,并非真的无目,而是蕴含着佛教文化与艺术表达的双重深意,核心是传递“内观”与“慈悲”的精神内核。在佛教文化中,其核心的智慧和慈悲并非通过肉眼来向外索取,而是向内观照本心。石雕观音菩萨“闭眼”的造型代表菩萨不执着于外在表象,专注于洞察众生内心的苦难与需求。它传递一种“众生平等”的理念,主张不以外貌、身份区别对待,而是以“心眼”感知万物,体现无差别的慈悲。
![]()
![]()
![]()
![]()
![]()
其次,从雕刻艺术语言的表达来看,石雕观音菩萨闭眼或半闭眼的设计是对形象的提炼,而非写实还原。石雕工匠们为了避免具象的“睁眼”表情,会让信徒产生畏惧和不自在的情绪局限,从而将“半闭半睁”的垂眸形态作为标志性外观,莲眼低垂的石雕观音菩萨,在视觉上更显温和慈祥,能拉近与观者的距离,传递安宁、抚慰的氛围。
![]()
![]()
![]()
![]()
![]()
此外,在民间文化寓意中,人们普遍认为大慈大悲的石雕观音,是一位救苦救难的神佛菩萨,她“不忍见”看到世间纷争和众生苦难,为了凸显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人们更能接受“闭眼”状态的石雕观音像;这样的一种深意解读,也体现了佛教造像与大众情感的结合,让“闭眼”石雕观音菩萨的精神内涵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