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式第二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人潮中,刚下飞机的Daniel Meyer(麦瑞禾)拖着行李箱直奔瑞士中心展台。这位Bee People品牌的瑞士创始人,说着流利的中文,额头的汗珠还未拭去,就拿起一瓶蜂蜜蜂胶露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个总酚含量(TPC),每瓶至少375毫克多酚,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不远处,puralpina公司CEO Silvan Schmid正用手势配合翻译,向参观者解释土拨鼠红蓝罐修护膏的用法——这个诞生于瑞士伯尔尼高地的手工品牌,今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
今年进博会现场,290平方米的瑞士中心集群展台人头攒动,创下进博会史上瑞士展位纪录。这里既有传承半世纪的保健品品牌,也有手工熬制的蜂蜜蜂胶,更有源自阿尔卑斯山的草本修护膏。当瑞士当地的“小而精”遇上中国市场的“大而活”,两位瑞士企业家期待在东方热土寻找新的知音。
手工匠人的“破冰之旅”
“在瑞士,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很大,但总觉得像在看一张模糊的地图。”Silvan Schmid道出了许多瑞士企业家的心声。这位40多岁的CEO来自瑞士伯尔尼高地的Frutigen小镇,那里距离少女峰仅20分钟车程。他的家族在1992年创立puralpina品牌, 一直坚持使用 当地 100%纯天然原料,以手工制作的土拨鼠油系列 产品 在瑞士家喻户晓。
![]()
Silvan Schmid(图右)介绍产品
“我们的工厂在群山环抱中,空气清新,产品全都是手工制作。”Silvan Schmid解释道,“手工是品牌的灵魂,也曾是进军中国的顾虑。”他指着展台上的红蓝罐修护膏说:“我们的工厂只有几十名工人,中国伙伴要一大批产品,我们得花半个月灌装,像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制造可能只要一两天。”更特殊的是原料管控——土拨鼠在瑞士需经联邦政府调研后授权捕猎,猎人必须按规范处理,“每年的产量都是定数,无法像工业化产品那样扩产”。
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许多瑞士当地中小企业心存犹豫。Silvan Schmid说,他身边许多瑞士企业家都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但缺乏勇气迈出第一步。
![]()
但改变始于中国游客的青睐。这几年,常有中国游客从瑞士带着他们的产品回国,代购订单逐渐多了起来。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找到靠谱的中国合作方。“瑞士当地的朋友总说中国市场复杂,但中国合作方帮我们搞定了跨境资质、线上店铺,就像给我们搭了座桥。”今年6月,puralpina的产品正式开辟天猫、京东等线上渠道,“上线四个月,销量超出预期”。
![]()
站在进博会的展台前,Silvan Schmid的焦虑烟消云散。他摸着展台上的产品说:“以前觉得中国很远,现在发现这里的消费者懂品质,他们会问原料来源,会关心制作工艺,这和瑞士人很像。”他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如果跨境销售顺利,未来或许在上海开个小型体验中心,“让中国消费者能亲手感受瑞士产品的质地”。
带技术出海,引好物回国
与Silvan Schmid的初来乍到不同,Daniel Meyer是半个“中国通”。这位在华生活了10余年的瑞士人,曾与合作伙伴把中国电动自行车技术带到欧洲。4年前,他回到瑞士创办Bee People品牌,如今带着蜂蜜蜂胶再回中国。“之前是技术出海,现在是引好物入华。”Daniel Meyer笑着说。
![]()
Daniel Meyer(左)与合伙人苏芷君(右)
“中国教会我‘速度’,瑞士教会我‘匠心’。” Daniel Meyer的合伙人苏芷君 补充道。这位中国香港移民瑞士的企业家,与Daniel Meyer在瑞士相识,两人共同创办品牌,“我们发现欧洲人重视治病,中国人重视养生,这是巨大的机会”。他们展示的蜂蜜的最大特点是添加了高纯度蜂胶,通过专利提炼技术提升吸收度,精准瞄准中高端养生市场。
在Daniel Meyer和苏芷君看来,中瑞合作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苏芷君拿出手机展示之前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中国的App开发、物联网技术比欧洲快太多,我们用中国电机、中国智能系统,做符合欧洲审美的自行车电动车,卖得很好。”如今带着瑞士产品回来,同样看到了互补性,“瑞士的天然环境出好原料,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升级需求,能让这些好东西被更多人知道”。
![]()
让他感动的是中国市场的包容度。“我们的产品刚上线,就有消费者留言问成分、问认证,还有人分享自己的养生心得。”Daniel Meyer说,他们正在研发针对肠胃、脑部养护的新品,“会结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添加适合东方人的草本成分,这需要时间做临床试验,但值得等待”。
让更多“瑞士故事”走进中国
今年恰逢瑞士中心成立25周年和中瑞建交75周年,这个连续八届进博会的“全勤生”,已帮助超过500家瑞士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瑞士企业大多是家族式、手工型,他们有好产品,但缺渠道、缺经验;中国市场有活力,但需要优质供给,我们就是中间的连接器。”瑞士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瑞士的匠心坚守,遇上中国的市场活力;欧洲的传统技艺,对接中国的创新速度。瑞士中心负责人表示,明年他们计划组织更多瑞士中小企业来华考察,“不仅带产品来,更要带企业家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市场的温度”。闵行区相关部门也在制定新的支持政策,从场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为瑞士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中企出海的桥头堡,也应该成为外企入华的落脚点”。
![]()
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的瑞士中心作为进博会的官方组展机构,今年携手26家瑞士参展商和36个瑞士品牌,创下290平方米的进博会史上最大瑞士展位纪录。此外,瑞士中心还集合了6家瑞士医疗科技创新型企业继续亮相创新孵化专区。
“上海充满活力、友好开放。”Silvan Schmid认为,瑞士人和中国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可能成为未来商业合作的基础。
展会 临近 结束,在Bee People的展台前,苏芷君收到了一位上海阿姨的留言:希望能线下体验产品。“这正是我们的下一步计划。”苏芷君说,他们计划加快完成大贸备案,未来将在上海等城市设体验点,“让消费者能当场试用,感受瑞士产品的品质”。不远处,Silvan Schmid正在和一位中国经销商交换名片,对方想把他的修护膏带入美容院渠道,“以前觉得中国市场复杂,现在发现只要产品好,机会比想象中多”。

记者:戎长春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