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发展报告
![]()
![]()
2025年11月9日下午,上海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国家教师发展报告》系列图书发布会暨国家教师发展调查数据(首期)发布研讨会”隆重举行。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处长童春林,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赖德胜,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杨玉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郅庭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宋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总编辑龚海燕、教育心理分社社长彭呈军等多位来自教育部、多个省市教育厅、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及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四部《国家教师发展报告》的重磅发布,并就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龚海燕主持。
![]()
![]()
![]()
![]()
![]()
![]()
四部报告系统回应教师发展核心议题
![]()
![]()
华东师大出版社董事长王焰致欢迎辞,并系统介绍《国家教师发展报告》的策划理念、内容架构与未来方向。她指出,四部报告,选题紧扣时代脉搏,研究基于扎实数据,结论源于深刻分析。它们不仅是记录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年史”,更是解析政策脉络的“思想库”和汇聚实践智慧的“案例集”。她强调,面向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出版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前沿性引领性的原创研究,着力打造一流专业学术出版高地,持续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学术理论支撑,以丰硕的出版成果助力学科建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李廷洲介绍了四部《国家教师发展报告》,主题分别为《教师职业吸引力(2019)》《教师评价改革(2020)》《教师编制制度(2021-2022)》和《教师待遇保障(2023-2024)》。报告围绕教师政策与实践中的关键议题,系统梳理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脉络、现实挑战与改革路径,形成了兼具理论深度与政策价值的系列成果。
![]()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李廷洲介绍《国家教师发展报告》
![]()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19)——教师职业吸引力》揭示了我国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整体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指出职业稳定性、社会认同与待遇保障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核心要素。
![]()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0)——教师评价改革》将纷繁复杂的教师评价划分为几个具体的场景,包括任职评价、绩效评价、职称评价、荣誉评价等,研判了当前教师评价的实践图景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路径。
![]()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1-2022)——教师编制制度》首次从政治资源、行政资源、符号资本与公共资源四重属性阐释编制制度的本质,提出“回归制度初心、推动学校自主治理”的改革思路。
![]()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3-2024)——教师待遇保障》系统分析了我国教师待遇的历史演进、全球坐标与时代挑战,提出建立“教师是国家战略人才”的政策理念,倡议大幅提高教师薪酬的外部竞争力。
![]()
基于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首度公开
![]()
![]()
作为报告的重要基础,“国家教师发展调查”首期数据在本次发布会上同步公开。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晶介绍了数据情况。
![]()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晶解读报告数据情况
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区县、500多所学校,累计回收有效问卷5万余份,访谈记录逾千万字。调查内容涵盖教师职业认同、留任倾向、待遇水平、编制状况、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
此次发布会发布了首期8000余份调查数据。
吴晶在数据发布环节介绍,调查数据将依申请向学术界开放,推动教师政策研究走向深入、科学。
多方专家共议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处长童春林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报告的价值,指出“这套报告既是政府与高校协同攻关的代表性成果,也为深化教师发展规律认识、提升政策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宝贵资源”。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处长童春林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通过视频致辞,称赞报告“回应时代问题、构建理论框架、推动政策完善”,并期待团队持续深耕,为全球教师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通过视频致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赖德胜教授对系列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结合自身主编《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的经验指出,“李廷洲研究员团队的四部报告延续了我们对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的学术传统,体现了明确的主题意识和扎实的数据支撑。”作为劳动经济学界权威学者,他强调,“教师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群体。希望团队继续专注于前沿议题,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提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赖德胜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杨玉春结合地方实践,指出系列报告紧扣国家和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指出“系列报告很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政策研究方法论,为‘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教授杨玉春线上连线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作为系列报告的发起者和首部报告的合作者,回顾了报告的诞生历程,“从最初的‘教师职业吸引力’到如今的系列成果,见证了团队在一个研究领域持续深耕的执着与智慧。”她指出,系列报告的成功在于“将政策问题转化为学术议题,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的研究路径,更在于凝聚了一支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团队,持之以恒地在教师政策研究领域深耕。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郅庭瑾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充分肯定报告的理论创新价值,“这四部报告不仅回应了关键政策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了理解中国教师政策的理论框架,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作为长期的研究合作伙伴,他强调报告在方法论上的创新值得称道,期待在未来关于“教师教育转型”“教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等议题的研究中深化合作。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宋萑致辞
面向教育强国,教师政策研究任重道远
![]()
![]()
据悉,研究团队已明确未来四年研究计划,将聚焦教师任用与流动制度、教师教育转型、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发展数智化转型四大主题,持续开展国家教师发展调查,并连续出版《国家教师发展报告》,致力于构建中国教师政策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数据基础设施。
本次发布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吸引数千名教育工作者、政策研究者与一线教师观看直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