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那群鸵鸟,终于还是被枪决了
2024年冬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山谷里,一只鸵鸟先倒下,接着另一只。检测结果是H5N1,高致病禽流感。农场叫“环球鸵鸟”,散养,离候鸟近,病毒一沾就炸。按规矩,全部清空。可鸵鸟不是鸡,它们两米多高,眼睛大,会卖萌。主人在网上发照片,网友炸了:别杀!它们没再死啊!
![]()
程序一拖就是十一个月。两位美国大咖也来凑热闹:奥兹医生喊“送来我佛罗里达农场”,肯尼迪部长说“说不定是超级免疫体”。法院、政府、动保、网友,吵成一锅粥。11月6日,法院关门不再接上诉;11月7日夜,枪声响起,三百多只鸵鸟盖着蓝布,整整齐齐躺那儿。无人机一拍,全世界都看见了。
我的立场很简单:该杀就得杀,晚杀一天就多一天雷。
有人骂我冷血,说鸵鸟多可爱。可爱能当饭吃?病毒可不管你是不是网红。去年那69只已经病死,剩下的看着活蹦乱跳,其实个个带毒。鸵鸟不是实验室小白鼠,没地方给它们做全套体检,更没人敢打包票说它们不会传给人。
想想1918年大流感,源头也是鸟。那一次全球死五千万人。今天我们有疫苗、有网络、有律师,可病毒没变,它还是喜欢混在人群里找宿主。鸵鸟场就在候鸟通道上,春天一到,野鸟往北飞,顺路下来喝口水,就能把病毒带走。万一突变,先倒霉的是养鸡场,再往后就是人。
动保人士说可以隔离、可以研究。听着美好,做起来一地鸡毛。三级生物实验室全加拿大就两家,排队做实验的鸡都排不过来,谁给你鸵鸟腾地方?再说了,一只鸵鸟两百多斤,吃得多拉得多,关起来养一年,光饲料就能把农场主逼破产。
还有人把这事上升到“政府不尊重生命”。拉倒吧,政府要真不尊重,去年冬天就直接动手,哪会拖十一个月?这十一个月里,农场主天天提心吊胆,邻居不敢让孩子靠近,整个山谷的生意都受影响。鸵鸟没死,人先疯了。
![]()
科学不是童话,它不讲“也许”“大概”。CFIA的报告写得直白:全部清除,阻断传播链。就这么一句,比所有煽情视频都管用。现场工作人员也难受,谁愿意半夜举枪?可他们更清楚,今天手软,明天可能就是人类进ICU。
网上还有人说“可以给鸵鸟安乐死”。兄弟,三百多只,一只只打针得打到天亮。枪声快,鸵鸟也少受罪。现场照片里,蓝布盖得严严实实,没有血淋淋,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最体面。
我不是不爱动物,我家也养狗。但爱有顺序:先保人,再谈其他。鸵鸟再萌,也只是牲口。牲口的命重要,人的命更重要。真要心疼,以后别吃鸡肉、别吃鸡蛋,把家禽全放归山林,你看病毒答不答应。
![]()
还有人拿奥兹和肯尼迪当挡箭牌。拜托,奥兹卖过“神药”,肯尼迪反疫苗,他们说话比网红还不靠谱。真信他们,新冠那两年就该喝消毒水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兽医、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他们才是跟病毒贴身肉搏的战士。
拖了十一个月,其实也给足了面子。农场主上诉、网友众筹、媒体直播,能做的都做了。最后还是得杀,说明科学底线不能碰。今天放过鸵鸟,明天就可能放过一群火鸡、一群鸭子,最后谁都跑不了。
有人问我,那到底该怎么平衡情感和理性?答案很简单:把流程做透明。什么时候检测、什么时候决定扑杀、怎么执行、怎么补偿,每一步都公开。群众不怕坏消息,怕的是黑箱。这次加拿大把时间表贴出来,法院文书公开,无人机全程拍,至少让人看见钱花在哪、泪流在哪。
![]()
再往前一步,以后养鸵鸟得提前想好风险。散养场地离候鸟多远、有没有隔离带、发现疫情怎么报备,写进执照里。别等病毒来了再哭,那时候哭也没用。
说到底,人类和病毒是长期拉锯。我们赢过天花、赢过脊髓灰质炎,也输给过HIV、输给过新冠。赢的时候靠科学,输的时候往往因为犹豫。鸵鸟这事就是一次提醒:犹豫一天,代价就多一天。
最后一句:别让大眼睛骗了你,病毒没长眼,它只认宿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