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烧掉84亿元却未能交付一辆量产车,员工半年零食开销竟高达5000万元!
2
被央视公开点名批评后,曾被视为新势力明星的拜腾仅用三年便走向破产。其耗资110亿打造的南京工厂最终以不足十分之一的价格拍卖,连债务清偿都不够。
3
同一时期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企业中,蔚来专注建设换电体系,小鹏坚持投入智能驾驶研发,理想精准切入家庭用户需求,如今三者均已成长为行业领军品牌。
4
明明起步时间相近,为何拜腾迅速崩塌?它与成功者的本质差距究竟在哪里?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
开局即巅峰的拜腾
6
2016年拜腾初露锋芒时,谁不感叹一句“天之骄子”?
7
这一年,它的母公司FMC正式成立,创始团队阵容堪称豪华。
8
一位是主导过宝马i8开发的技术大牛毕福康,另一位是深谙中国市场的营销高手戴雷。两人联手,仿佛集齐了造车所需的全部基因。
9
一经亮相,便迅速吸引整个行业的关注目光。
![]()
10
不出所料,一年后拜腾乘势推出首款概念车型M-Byte。
11
车内搭载的1.25米超长一体式屏幕,瞬间震撼全场,未来感扑面而来。
12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尚未实现量产的情况下,拜腾已积累超过一万份预订意向,热度一度压过所有竞争对手。
![]()
13
订单热度攀升,资本迅速蜂拥而至。
14
2018年,宁德时代率先领投B轮融资,直接注入5亿美元。
15
随后一汽集团、腾讯、富士康等巨头纷纷加入投资行列。
16
南京市地方政府更是鼎力支持,不仅划拨土地,还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
![]()
17
在资金和政策双重加持下,拜腾大步扩张——圈地1200亩,豪掷110亿元兴建智能制造基地。
18
该工厂设计年产能达30万辆,生产设备全部进口,宣称自动化率高达99%。
19
彼时,蔚来、小鹏、理想尚在精打细算维持运营。
20
而拜腾则像一位挥金如土的豪门公子,员工薪资优厚,人人期待上市套现,前景看似一片光明。
![]()
21
但外界未曾察觉的是,拜腾辉煌表象之下早已千疮百孔。
22
在获取造车资质过程中,拜腾承接了原公司的遗留问题。
23
不仅背负8亿元历史债务,还拖欠前任员工工资五千余万元。
24
因此,它的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
![]()
25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资本开始收紧口袋。
26
更令人震惊的是,拜腾内部开支毫无节制:北美办公室仅300人,半年零食支出就突破5000万元。
27
一盒印刷名片成本上千元,上海体验店制服从法国空运定制,德国展厅装修由知名设计师亲自操刀。
28
为参加美国CES展会,单程空运一辆概念车花费超200万元,这笔钱足以采购三辆主流电动轿车。
![]()
29
如此疯狂消耗下,84亿元融资很快枯竭,最终陷入无法发放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窘境。
30
此时人们才意识到,拜腾并非专注于产品落地,而是沉迷于打造虚假繁荣。
31
真正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的资金,甚至不足总融资额的1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32
被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
33
除了财务失控,拜腾内部管理体系的混乱更是致命软肋。
34
公司横跨南京、旧金山、慕尼黑三地办公,表面看国际化布局完整,实则沟通效率极低。
35
中国团队缺乏决策权,一个内饰设计方案常因中外派系争执而无限搁置。
36
两位创始人理念严重分歧,从公司战略方向到发布会出场顺序都能爆发激烈冲突,导致企业航向频繁摇摆。
![]()
37
最荒唐的是,全公司员工总数不到千人,副总裁级别管理者却接近30位。
38
一项小型决策需跨越四个国家层层审批,大量市场窗口期就在无休止内耗中白白流失。
39
组织架构如同散沙,外部危机一旦降临,崩塌速度远超想象。
![]()
40
2020年6月,中央电视台点名报道:“拜腾烧光84亿,仍未交付任何量产车辆。”
41
舆论风暴席卷而来,资本市场彻底丧失信心。
42
一个月后,拜腾宣布暂停中国大陆地区业务运营,北美与德国分支机构相继申请破产保护。
![]()
43
同年8月,640名中国区员工集体公开追讨欠薪,场面极其难堪。
44
正当众人以为拜腾就此落幕之际,2021年迎来一丝转机。
45
富士康看中其工厂资产与品牌潜力,提出合作计划,目标推动M-Byte于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
![]()
46
可惜的是,危机并未促使股东团结一致,反而加剧了内部权力斗争。
47
富士康在多次协调无效后失去耐心,最终选择退出合作。
48
这根最后的救命绳索,终究没能将拜腾拉出深渊。
![]()
49
2023年6月,拜腾核心运营主体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50
那座斥资110亿元建成的现代化整车工厂,历经七次流拍后终于成交,最终由京威股份以8.18亿元接盘,价格不及原始投入的零头。
51
到了2024年3月,税务部门进一步披露,拜腾仍拖欠税款四千余万元未结清,彻底坐实了“烂尾企业”的结局。
![]()
52
造车还得靠实干
53
与拜腾的轰然倒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蔚来、小鹏、理想在同一赛道稳步崛起。
54
面对相似的资金压力与残酷竞争环境,这三家企业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55
蔚来没有效仿拜腾追求奢华厂房与高端排场,而是聚焦用户最头疼的补能难题,坚定不移铺设换电网络。
![]()
56
即便在最困难时期现金流紧张,也从未动摇这一核心战略。
57
如今每月交付量稳定突破四万台,换电模式更成为独一无二的竞争壁垒。
![]()
58
小鹏始终坚持技术驱动路线,无论早期融资有限还是后期规模扩张,始终将主要资源投入智能驾驶领域。
59
从感知算法到自研芯片,从数据闭环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持续深耕底层能力。
60
如今这些技术成果已全面赋能产品线,成为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
![]()
61
理想则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拒绝高价名片、不搞海外空运制服,一切围绕家庭用户的实际体验展开。
62
解决长途出行续航焦虑、优化第三排空间利用率、提升乘坐舒适性,每一分投入都让用户切实感知价值。
63
市场推广费用率常年低于1%,创始人李想亲自参与细节优化,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
64
回顾过往,拜腾手中握有的资源其实极为优越。
65
84亿元融资、国际级团队、地方政府强力支持,几乎具备成功的全部要素。
66
但它最终惨败收场,并非输在市场竞争,而是败于自身的浮躁作风与组织内耗。
![]()
67
根本原因在于创始团队的心态差异。毕福康与戴雷更像是来镀金的职业经理人。
68
动用巨额资金毫不心疼,企业陷入困境后相继离职脱身。
69
反观李斌在蔚来危难之际抵押房产填补资金缺口,何小鹏变卖个人房产维持运转,李想带头压缩开支共渡难关。
70
谁真心投入事业,谁只是走过场,高下立判。
![]()
71
拜腾的兴衰史,本质上是一场被资本吹大的泡沫悲剧。
72
当前电动车行业已进入深度淘汰阶段,单纯依靠烧钱堆场面、营造虚假声势的企业注定无法长久生存。
73
唯有沉下心打磨产品力、掌握核心技术、严控运营成本,才能穿越周期,走得更远。
![]()
74
这对创业者是一记警钟:哪怕身处最火热的风口,也不能背离商业的基本逻辑。
75
对投资人而言同样值得反思:再耀眼的履历背景,也不及真正的执行力与责任感重要。
76
无论资本多么雄厚,故事讲得多么动人,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永远是那些脚踏实地创造真实价值的人。
![]()
77
结语
78
在需要长期投入与耐心沉淀的制造业领域,职业经理人追求的短期风光,终究无法替代创始人那种孤注一掷的决心。当一个团队将融资金额当作成就标尺,把豪华排场视为实力象征时,再多的资金也无法弥补根基的脆弱。真正的可持续成长,来自对产品的敬畏、对用户的负责,以及对每一分钱的珍视。
79
参考文献:1. 新浪财经:《拜腾汽车,如何“败光”84亿?》2021-08-02
2. 蓝鲸新闻:《再次“被破产”,拜腾汽车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2023-06-20
![]()
80
![]()
8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