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嘉 佑
最近,常能见到印有“公车”字样的车子,挂着“绿牌”行驶。公车使用正有新变化。数字中可探一二。江西2025年度省直单位公务用车集中采购项目第一、二批结果中,新能源公务用车采购量为84辆,占总采购量40%。2024年,江苏全省党政机关配备更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68.48%。
公车“油转电”,出行绿色化,契合“过紧日子”的要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这些年,为了破除“车轮上的歪风”,我们持续发力,推进公车改革,从中可以感受决心意志,领悟智慧方法,体味价值追求。
从公车标识看“要破局了”的决心。公车改革,先要解决公私不分的问题。于是,或贴上标识和监督电话,或统一喷涂车身,人们一眼就能识别车辆身份。以公开的方式,让车子行驶在阳光下,彰显了以改促变、转变作风的魄力。
作风在向好,但也有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摘掉了“这站那室”牌子,一些干部却还戴着“这长那员”帽子,为基层减负还在路上。“开弓没有回头箭”,改作风必须秉持钉钉子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坚决改、抓到底、治到根,真正让作风之新可感可及。
从用车方式看“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伴随改革深入,公车使用也面临新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出现“一人一车”“重复派车”等浪费现象,由此开始探索微创新,依托公车“一张网”,倡导“公务拼车”,集约出行、绿色低碳,“拼出勤俭节约新风尚”。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破题是应变的回响。改作风也好,抓改革也罢,实践越向纵深推进,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向前突围的脚步不能停。“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善用创新的方法、下好绣花的功夫,精确制导、精准发力,定能在真章之中见真效。
从司机感受看“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的追求。赵金阳是黑龙江省南岔县的公务用车司机,最近有两个感受:方向盘“转向”了,以前常跑会场、机关,现在多到一线、村镇;车厢氛围变了,从“休息室”变为“议事厅”,大家经常在车里讨论老人医疗、村集体增收等民生事。老司机看公务车,看到了干部脚底沾泥、心中有责的担当。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群关系。八项规定带来深刻变化,其中就包括车轮上的作风之变。“坐在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的现象少了,干部走下车子,走村入户,进柴屋、蹲灶边、摸民情。实践证明,只有坐到群众的板凳上,才能弄清发展的难点堵点、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沾泥土、带感情、接地气,群众工作才能做得来、做得好、做得满意。
再从发展全局看去,破局的决心、创新的用心、为民的贴心,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直面矛盾不回避、应对新题不退缩、践行初心不动摇,如此能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风气日日新,干群心连心,看清前方路,把好方向盘,不仅行稳致远,而且行则必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