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把雨伞和1.3亿老人:挣钱的体面和养老的期待|锋评

0
分享至

评论员:阿姨,您今年多大了?

南阳邓州腰店镇黑龙社区居民 华凤枝:69了

评论员:在这儿工作累不累啊?

南阳邓州腰店镇黑龙社区居民 华凤枝:不累

评论员:能休息几天?

南阳邓州腰店镇黑龙社区居民 华凤枝

那你干多了多得,干少了少得,不用休息都可以,自由得很。

评论员:开心不开心?

南阳邓州腰店镇黑龙社区居民 华凤枝

开心,我在这儿开心,比在家里开心得多。

评论员: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够花不够?

南阳邓州腰店镇黑龙社区居民 华凤枝

够花,花不完,给俺孙女,我还有个大孙女在上学。

评论员:

你听听,这就是咱们中国的老人——心里永远装着下一代。他们“睁开眼,丢下碗,一路小跑来做伞”,他们“带着孙子做着饭,一年能挣好几万”。这不仅是份收入,更是一种体面。但欣慰之余,咱们也得面对一个扎心的问题:他们还能干多久?

“十五五”规划里面有两个关键表述:“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怎么理解?我的理解是:

第一个说的是硬件——路要修好,网要通畅,房子要结实。

第二个说的是软件——教育、医疗、养老这些资源,农村得逐步向城市看齐。

说白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农村“看起来像现代生活”,更要让农民,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和孩子,真正“过上现代生活”。

想想看,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3.1亿,其中40%以上在农村。农村老人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包括养老保障医疗等,和城里人相比,差距还很大。

这份差距,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发展均衡性的问题。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目标令人向往,但实现它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补上农村这块最大的短板。

这条路还很长,我们在邓州雨伞小镇看到了基层的努力和希望。小车间不仅生产雨伞,还生产尊严、陪伴。

说到底,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GDP的数字,而是包括1.3亿农村老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现代化,是每个老人都能安度晚年的温暖现实。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制作:《锋评》工作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incentive-icons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130266文章数 2723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