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以为自己对父母足够孝顺了,既出钱又出力还提供情绪价值,到头来,换来的不过是两个轻飘飘的字—不孝。
极为讽刺的是,哥哥常年对父母不管不问,只因一次母亲去县城看病,让他开车送过去,母亲夸他特别孝顺。
人心不是一天凉的。
工作十几年,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找,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挣了钱我都是想着回家多给父母一些。
尤其是在青岛工作那五年,哪怕是过年没回去,我都会提前给父母买好礼品和衣服,平时的话,给家里隔三差五寄吃的喝的。
而我自己,想买一件羽绒服,都要纠结好几个月。
之前每次回老家,我都是第一时间打扫卫生,一百多平的房子,我打扫完累得气喘吁吁。
母亲总喜欢讲,隔壁有个大姐回来,每次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是养女儿有用。
![]()
父亲习惯性沉默不语,电饭锅里泡的水都长毛了,他也不会主动去刷。
有一年秋季下暴雨,玉米杆倒得特别多,父母拉我一起去地里掰玉米棒子,却没喊哥哥一家人。
他们在家里天天吵得不可开交,我还要充当裁判,两头劝,结果两人都恨我。
只要我在家,母亲一天到晚变着花样催婚,却从未问过我在外边过得好不好。
动不动就会拿我的同学某某说事,说谁谁嫁到哪里了,彩礼多少,生了几个孩子,过得可幸福了。
母亲那辈人有她们的认知局限,催婚也无可厚非。
最让我心寒的是,这么多年,我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却是“不孝”两个字。
要不是这两年我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还有关于原生家庭方面的视频,或许我还在做那个“救世主”。
付出再多,都得不到父母的正向反馈。
原来,是我从小的生长环境,塑造了我的过度共情的“救世主情结”。
从我记事起,母亲永远都在抱怨,诉苦。
幼小的人,还没几岁,就要为她提供情绪价值,还暗自发誓,将来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认知提升之后才明白:母亲的苦难是父亲造成的,我不应该来背负这个巨大的债务。
消耗了自己太多的能量和心气儿,自己对于自己的生活却百般忽略,活得面目全非。
我本来就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痛,还要消耗掉为数不多的能量去拯救父母,单是活着,都感觉好累好累。
父母有他们的人生课题,我有我的人生课题,做好课题分离的第一步就是:戒掉“救世主情结”。
父母的婚姻再怎么糟糕,随他们吵去吧,那是他们的事情。
父母的家再怎么脏乱差,随便吧,那是他们的家,跟我无关。
母亲再怎么诉苦,那都是父亲造成的,也跟我无关。
![]()
理清楚这些,我感觉自己终于喘了口气儿,卸下了那个沉重的“孝顺“枷锁。
学着狠狠爱自己吧,把自己内心的小孩重新养育一遍。
让她学会:永远把自己的感受置顶,永远自己最重要,永远自己最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