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精神科医生只诊治少数“精神病人”,与大众相距甚远。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误解。精神科医生的职责远比你想象的更为宽广,他们堪称心理健康的“全科医生”。
![]()
就像我所在的专业精神心理医院,从针对严重精神障碍的精神科,到服务于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心理科,再到处理个人成长的心理咨询门诊,乃至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特色科室,其诊疗工作的核心都离不开精神科医生。他们与心理咨询师协同工作,构成完整的服务体系。
![]()
数据显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约1%,而像焦虑、抑郁、失眠等常见心理问题,困扰着约15%-20% 的人口,其普遍性堪比高血压、糖尿病。此外,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亲子、学业、情感等心理困扰。
这意味着,精神科医生不仅服务于1%的重性患者,更为那超过20% 的心理疾病患者及更广泛的大众提供支持。当人们疑惑“心理问题是否该找心理医生”时,需要了解:在国内,“心理医生”并非正式职称,能担此角色的,正是具备医学背景、能进行药物与心理综合干预的精神科医师。在发达国家,遇情绪困扰先看精神科医生是普遍共识,这同样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健康理念。
大众对精神科的诸多误解,其根源往往在于我们对心理健康本身缺乏足够的关注与了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躯体疾病,它更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都臻于完满的和谐状态。
心理健康,简而言之,是指我们的内心世界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运行状态。它意味着我们能拥有健全的性格、正常的智力、恰当的认知、适度的情感、合理的意志、积极的态度、恰当的行为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正如我们都懂得,感冒了需要休息、喝水、保暖一样,对于许多常见的身体疾病,公众都具备基础的养护知识。然而,当话题转向内心世界时,大部分人的认知却往往止步不前。
正因如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对心理健康的了解足够深入,便会自然而然地懂得:当情绪困扰自己无法排解,当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干扰工作、学习与家庭生活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并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如同感冒就医般理所应当的、对自己负责的智慧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