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阳明文化润心脾双向赋能铸灵魂

0
分享至

当戏剧文化遇见思政教育,一场围绕王阳明心学的文化盛宴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展开。11月4日-5日,学校特邀江西省话剧团到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阳明三夜》专场话剧演出,3场演出场场爆满,获得师生一致好评。这不仅是一次优质文化资源的“引进来”,更是该校“马院+书院”育人成果“走出去”的重要展示,凸显了学校以开放姿态推进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阳明文化系列活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供图

事实上,邀请省级优质话剧团上演《阳明三夜》(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仅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系统性推进阳明文化育人的缩影之一。自办学以来,学校便将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核深度融入育人体系。逐步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育人环节。这一特色育人模式,既让学生深入探寻阳明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更引导他们将“事上磨练”的精神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让传统文化在青春校园焕发蓬勃生机。

引进来:筑渠引活水,文化育人提质增效

立足“马院+书院”育人体系,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以省级金课“百年党史・一路红歌”为牵引,以省级科研项目“高校场馆育人”为契机,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特色育人成果走出校园、辐射贵州,深度融入社区、企业、乡村等多元场景,实现育人价值与社会效应的同频共振。​


音乐党史课在外展演。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供图

在资源引进方面,学校已积累诸多典型实践:其一,联袂共建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贵州播雅书院等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每年联合大学城兄弟高校组织千名学生开展茶文化、汉服文化、琴棋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活”起来;其二,学术研讨拓宽育人深度。在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思想史学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阳明文化委员会指导下,学校成功举办“纪念王阳明550周年学术讨论会”,邀请王阳明第二十二世孙王梅林现场讲学,以学理深度阐释阳明心学精髓;其三,高端讲座丰富文化视野。联合贵州学派及黔山书院打造“阳明文化大讲堂”系列品牌,累计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顾久、贵州省文化厅原厅长徐圻、登珠峰英雄张洪、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章凤红等省内外知名学者举办高端讲座30余场,为师生搭建起与名家对话的桥梁;其四,国际交流传播文化魅力。2023年、2025年两次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分论坛,吸引德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学者参与,对标贵州“四大文化工程”,集中展示学校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的育人成果,显著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学校已开展“阳明文化”主题活动89次,“阳明读书会”“棋类运动会”等常态化活动超40期,逐步形成“周周有读书会,月月有文化讲座,年年有学术论坛”的育人格局,“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阳明书院”已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走出去:成果显特色,育人模式辐射拓展

为深化沉浸式育人理念,学校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修文阳明文化园,在“阳明洞”“玩易窝”“何陋轩”等历史场景中开展现场研学,让师生在实景浸润中感悟“龙场悟道”的人生真谛,为育人模式创新积累宝贵实践经验。其中,学校省级金课“百年党史 一路红歌”作为特色教学案例,在贵州省守正创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暨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活动中精彩展示,凭借鲜明的时代内涵与生动的教学设计引发热烈反响,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鲜活实践。同时,学校还多次组织团队赴江苏省如东县丛志远艺术馆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拓宽育人视野。


非遗剪纸在东盟国际交流周主会场进行展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供图

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师生走出国门传播阳明文化:数字传媒学院教师、思南土家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露露以“阳明文化+非遗剪纸”为创作理念,其作品先后亮相德国海泽堡艺术展、2024驻华使节夫人文化交流展,凭借独特的文化表达获得外国友人一致好评,成为彰显学校育人特色的亮丽名片,进一步提升了阳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学校相关育人成果得到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有效打破“校内循环”壁垒,实现了育人成果向“社会广泛传播”的关键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更是“文化传承+理论实践”育人特色的集中体现,为高校育人模式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范例。


阳明三夜话剧。陈志恒摄

双向赋能:开放格局下的育人生态构建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正是学校构建开放育人生态的核心举措。近年来,学校持续拓展与社会优质文化资源的合作维度,一方面引进企业名师入校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投身贵州现代化建设实践,鼓励师生“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锤炼本领,形成“内涵发展”与“外部辐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只有打破校园围墙,推动内外资源流动,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引进来’是夯实育人底蕴的根基,‘走出去’是彰显办学特色的延伸,二者协同发力才能最大化育人效能。”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校长唐建荣教授表示。

三场《阳明三夜》话剧演出,既是文化资源“引进来”的成功实践,更是育人成果“走出去”的有力见证。未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将继续以开放姿态深化“马院+书院”改革,在“引进来”中厚植育人底蕴,在“走出去”中彰显办学特色,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持续动力。(余文捷、乔洪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3909文章数 2007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