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地产周刊丨“十五五”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福祉根基

0
分享至


聚焦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建议》与房地产规划相关的内容,展望未来,本期地产周刊聚焦“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擘画“十五五”蓝图建言献策。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晓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时期房地产行业发展锚定了方向。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不仅房子的建造品质要高质量,行业管理要高质量,产品供给体系也要向高质量迈进。值得注意的是,《建议》对房地产的相关表述置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体现了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通过住房供给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补齐民生短板、释放消费潜力,并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联动,构建更加安全、绿色、智慧的住房体系。

房地产发展重心转向民生导向

《建议》将房地产相关表述置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释放出房地产发展的重心从经济贡献转向民生保障的明确信号。

“过去,房地产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房地产发展的评判标准将更多由居民福祉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邹琳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瑞民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十五五”时期,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主旋律,住房政策的目标应回归民生优先,更加强调住房的社会属性,在满足居民对美好居住的向往过程中兼顾经济增长,这是对住房政策目标的战略性校准。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张传勇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五五”时期,房地产行业将从“大开发”走向“高质量发展”,从投资拉动转向民生导向,行业竞争焦点将由规模速度转向产品力、科技力与服务力。短期内以风险化解和市场企稳为主,中长期将迎来结构优化、品质提升与稳步修复的新阶段,房地产行业将在促进共同富裕和保障民生中发挥更加基础性作用。

《建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张传勇认为,《建议》强调以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为核心,通过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住房品质、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邹琳华表示,从“保交楼”到“好房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深耕”,反映出房地产发展模式正在进行深层次变革。在住房供应体系上,针对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形成保障和市场两个体系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供应格局。

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璐看来,“十五五”期间,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渐从前些年的高速增长期向“量稳质优重保障”阶段转变。房地产行业新的增量供应减少,但通过对更高标准“好房子”的打造,提升了新增供应的品质。同时,更加注重对低收入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保障性房源,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

“‘十五五’时期,房地产将从‘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形成制度完善、供给协调、品质优良、风险可控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张传勇表示。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

“十五五”时期,如何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有宜居”的期待,同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王瑞民看来,随着“十五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居住形态的持续动态跃迁将成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

张传勇建议,“十五五”时期,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应从制度建设、供给优化、品质提升和消费激活四个方面协同推进。首先,完善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规范稳健的市场运行机制;其次,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既要保障工薪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并盘活闲置房产与低效用地,推动城市更新与存量资源再利用。再次,以“好房子”为导向,实施住房品质和物业服务提升工程,推广绿色建筑与智能技术,推动房企从“开发商”向“运营商”转型。最后,通过清理不合理限制性措施,优化购房政策环境,释放住房消费潜力。

“把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相结合,需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邹琳华看来,强化住房保障是首要任务,推进城市更新是重要抓手,建设“好房子”是核心追求。房地产不再只是经济增长的工具,而是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历史性跨越,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民生领域的最生动实践。

在王瑞民看来,民生优先的住房政策目标意味着从“以售为主”迈向“租购并举”,需要对房地产模式运行的制度性激励进行重构,从而有效引导各个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和互动方式重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租让并举”土地制度安排至关重要,而“租购并举”需要土地的“租让并举”作为必要支撑。

张传勇表示,“十五五”时期,实现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深度融合,应在战略定位、供给体系、品质提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协同推进。首先,要确立“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以“解决好人民群众住房问题”为根本目标,使住房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新市民、青年人和低收入群体,在共同富裕框架下实现住房公平与机会平等。其次,要构建“保障+市场”双轨供给体系,通过完善保障性住房和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兼顾“住有所居”与“住有宜居”。再次,应以“好房子”为载体持续提升居住品质,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要素纳入强制性标准,结合城市更新改善老旧小区环境,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最后,要强化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与隐患预警机制,明确开发商、物业、业主责任分工,守牢住房安全底线。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时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时报
国研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日报
40904文章数 638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