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林宛央●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 配图 ╳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宛央。
那天写《新月格格》的时候,有一条留言说,她不讨厌新月这样的人。因为如果在宫斗或者宅斗剧里,会发现新月本性还是善良的,只是太恋爱脑而已,至少她不会害你,不会要你命。
然后另一个读者回复说:表面看是这样的。但是她们那里在牌桌上有一句俗语,说是你想占那个人的便宜,吃那个人的牌,你就得吃那个人的苦。
这句话,让我觉得挺有哲理的。总是让我想起电视剧《大宅门》里一个并不算太起眼的场景——
白景琦刚成年时,跟着百草厅药房掌柜外出购买药材,很多人想占百草厅的便宜,最后掌柜的却让那些卖黄连的吃了一个哑巴亏。
![]()
这是白景琦第一次出门见世面,关于购买大批量药材,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去药材市场上看,谁的货好价格合适直接买了就完事。
但身经百战轻、车熟路的百草厅掌柜不是这么干的,他带着白景琦先把整个市场逛了一遍,摸清了每家的质量和价格。
然后,对那些东西便宜但质量不行的卖家说,自己是京城百草厅的,多少货都吃得下,价格更出得起,关键是必须质量好。
![]()
并告诉他们,赶紧去囤上好的货。
可那些卖货的,也都是生意人,怎么可能什么都听他的呢?
这个时候,掌柜的就又去市场上黄连质量最好的那家,按照那个卖家的意愿,出最高价钱买了黄连,但实际需求一千斤的他们,只买了一百斤。
![]()
![]()
那个时候的交易市场,买卖成交都是有人在喊的,相当于是个凭证一样。就类似于现在我们看到的公示价之类的吧。
![]()
这么一来,其他卖黄连的人都深信不疑,这百草厅是真舍得出价钱。以及高品质的东西它真值这个价。
谁不想多赚一点钱呢,于是那些原本卖廉价黄连的人,也都想法设法去囤了一大批好货。
就这样,几天后,满大街都是上好的黄连了,原本那家质量好的卖家,他那里的货也不是稀缺资源了。
![]()
大家都知道,供需决定价格。
现在这种情况,供远远大于需,成了买方市场。
所以白家就用最便宜的价格买了质量上乘的黄连——那些卖黄连的,多便宜也得卖,要不然就会砸自己手里。
![]()
百草厅掌柜直接放话,买谁的黄连就是帮谁,因为瞧这满街黄连的架势,黄连的价格三年都涨不上去。
![]()
![]()
![]()
![]()
到了这儿,白景琦终于明白了,坐在街边和两位展柜吃饭时,总结道:“越是大宗的进货,越要先开高价放出风去,让他们以为有利可图,把货趸足了,然后咱们就绷着他们,掉过头再去买。货到地头死,亏着本那些人也得卖。”
![]()
![]()
![]()
![]()
![]()
掌柜的就笑了,说了句让我醍醐灌顶的话:“人啊,他想在黄连上吃大户,就得让他闹个哑巴吃黄连。”你看和我读者说的那句话是不是一样,你想在谁哪里拿好处,你就得吃谁的苦。
![]()
![]()
这个做生意的场景,在整个《大宅门》四十集的剧情中,只占了短短十几分钟,但是带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
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性,是可以被利用的,欲望越大的人,越容易被利用。
白家正是利用了那些人的贪欲,才改变了供需关系,做成了这笔划算的买卖。
白家掌柜没说出口的另一句话,如果那些做买卖的人不想吃大户,踏踏实实不要那么贪心,自然就不会赔本。
这个做生意的场景让我想起薛兆丰在他的书里写的一句话——需求定律其实就是关于人性的定律。
做生意,其实说到底还是和人打交道。只要把人琢磨透了,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水到渠成。
白家二奶奶、白景琦那都是人精。
同样人精的,还有《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之所以会从《大宅门》这个做生意的场景写到《红楼梦》,是因为我突然就在追剧的瞬间想起来,《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也同样最擅长利用人的欲望设局。
![]()
看过《红楼梦》的,应该都还记得贾瑞这个人吧。
贾瑞是贾府宗亲,按辈分要叫王熙凤一声嫂子。因在宁国府偶然瞧见了王熙凤,便起了淫心色胆。
王熙凤当然满心恼怒,但表面就和白家掌柜对待那些卖黄连的一样——先叫他尝点甜头。因此故意和贾瑞打情骂俏,说:“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蓉儿兄弟两个强远了。”又哄贾瑞,让他晚上再来,自己定会等他。
等晚上贾瑞来了,王熙凤便故意不出来,捉弄他,还让贾蔷贾蓉拿住了贾瑞的把柄。
贾瑞连冻带吓,就大病了一场,后缺医少药,又不听劝诫,最终死在自己对王熙凤的欲望上。
和《大宅门》里那些卖黄连的一样,贾瑞吃了这个亏,也有苦说不出。
因为说到底害死他的不是王熙凤,王熙凤最初只是想惩罚他一下,如果他在王熙凤第一次捉弄他时,就收起自己的欲望,从此踏踏实实,好好生活,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事儿。
害死贾瑞的,是他自己无休止的欲望。
而且我觉得曹雪芹写这一段其实也是在预示王熙凤后来的命运——她同样死于自己的欲望。她利用别人,别人也利用了她。
我早年看《红楼梦》看到这一段,拿笔在书上写了一句话:“以此,来告诫自己,要时时懂得放下贪念、妄念。人都会有欲望,但要懂得克制,很多事情一次得逞,就该庆幸自己运气好,然后心存警惕,改过自新。”
看了《大宅门》后,我再次想起了自己的这段话。人要及时止损,也要及时止“盈”(也就是欲望)。
也越来越相信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其实,人,绝大部分的悲剧,都来自于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的是至理名言,因为我们有时候根本分不清,上天给我们的到底是礼物,还是砒霜。
唯一能让我们过好人生的,或许是——我们的欲望要契合我们的能力,也更要有一点谦卑和怜悯。如此才能不露出贪恋的嘴脸。
人到中年,越发明白,克制两个字是多么难得的智慧。我会好好修炼的。
与大家共勉。
本期作者:林宛央。公众号:宛央女子。 潇洒派生活者,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qiuxiangjie0122。
微博:@林宛央
个人公众号: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