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最近不太平,荷兰主动提出要赴华协商安世半导体事宜,可彭博社的一则爆料让这场谈判多了层微妙感,荷方是带着附加条件来的。
这事的源头得追溯到荷兰政府的非常规操作,安世半导体本是中资收购的合法企业,荷兰却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介入其运营,这一插手直接让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陷入了动荡。
![]()
安世风波的来龙去脉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恩智浦旗下的标准产品业务板块,之后完成了中资收购。
2025年荷兰突然对其运营实施干预,中方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采取了反制措施。
整个事件的时间线脉络清晰,11月1日中方率先释放合作信号,宣布对符合规范的出口给予豁免,希望能为问题解决铺路。
![]()
11月6日荷兰跟进发布声明,称安世中国将恢复全球客户供货,并表示会与中方保持密切沟通。
然而,仅仅时隔两日,11月8日中方再度回应,一针见血地指出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声明徒有其表,缺乏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作为支撑。
全球供应链就像精密的钟表齿轮,荷兰这一“拨乱”,整个系统都跟着卡壳。
不少欧美车企受安世芯片供应波动影响,不得不暂停部分生产线。
![]()
原本纯粹的商业合作,硬生生被行政力量搅得鸡飞狗跳,换作任何一家企业遇上这事,心里都不会痛快。
荷兰的条件藏着啥猫腻
荷兰提出来华谈判时,外界大多以为是抱着解决问题的诚意来的。
但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荷方计划撤销原有命令、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却附带了一个条件,中国需保障芯片供应。
![]()
这个条件一曝光,不少人都看出了其中的不对劲。
平心而论,荷兰这逻辑实在站不住脚。
先不说干预中企正常运营本身就于理不合,如今要归还控制权了,反倒向中方提要求,这分明是把自己引发的危机责任转嫁出去。
中方实施出口管制本就是对其非法行为的正当回应,荷兰倒好,反过来将“中方恢复出口”作为解除自身非法管制的前提,这完全是混淆黑白。
![]()
荷兰急于谈判,背后其实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大众、福特等欧美汽车企业已数度向荷兰政府发出警示,若芯片供应出现中断,汽车制造的生产链条将陷入停滞状态,给整个行业带来严重冲击。
加上荷兰本土半导体相关产业出口出现下滑,若再不妥善处理此事,后续损失只会进一步扩大。
中方的底线可没那么低
面对荷兰这场带着条件的谈判,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坚定。
![]()
商务部早已明确表态,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混乱局面,责任完全在荷兰一方。
要想解决问题,荷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承诺,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行动。
起初以为荷兰只要归还安世控制权,事件就能有所缓和,但深入了解后发现远远不够。
安世作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企业,其运营受阻直接导致中企在全球市场的订单交付延期,不少长期合作客户对供应链稳定性产生疑虑,部分订单已出现转移情况。
![]()
过去几个月,荷兰政府的操作给中企造成了多方面损失,既有直接的经济损耗,也有决策受限带来的间接影响,这些损失绝不能不了了之。
依据正常的商业规则和法律准则,荷兰至少应与中方企业坐下来,认真核算损失并给予合理赔偿。
更何况,中方在维护供应链稳定上一直秉持负责任的态度。
提前释放出口豁免信号,恢复合规企业货物发运,这些行为都是有目共睹的切实举措,为相关领域发展注入了确定性。
![]()
再看荷兰,从制造危机到把“归还控制权”当作谈判筹码,全程都没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和全球产业链安全,这种态度根本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供应链不是博弈的战场
安世半导体事件其实给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敲响了警钟,此前台积电与多国企业的合作案例就证明,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无行政干预的商业环境下,供应链协作才能高效顺畅。
![]()
全球产业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绝非“零和博弈”的竞技场,更不允许“强盗逻辑”横行。
要是各国都效仿荷兰,动辄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运营,供应链稳定就成了空谈。
很明显,荷兰若真心想解决问题,就别再玩“条件博弈”的套路。
彻底纠正之前的错误做法,归还企业控制权,补偿中方企业的损失,这才是正确的路径。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安世半导体事件的圆满解决,为全球供应链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筑牢保障。
说到底合作共赢才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之道,荷兰若能认清这一事实,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事件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要是继续抱着不合理的条件不放,这场谈判恐怕很难取得理想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