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的骑兵一度横扫欧亚大陆。特别是在欧洲东部,先后屠戮基辅罗斯、保加尔突厥、波兰和匈牙利等地方势力。以至于被某些宋朝的饭圈粉们传为美谈,作为掩盖偶像不足的有力铁证。
然而,仅仅四十年时间,就让欧洲先民学会如何予以回击。例如曾蒙受重大损失的匈牙利,构建起足以承受重大危机的防御体系。不仅挡住蒙古人的第二次攻击,还让对方在惊愕中险些全军覆没。
此消彼长
![]()
鼎盛时期的蒙古军队
早在1241年,速不台和拔都汗率领的蒙古军队抵达匈牙利,毫无征兆的展开劫掠屠杀。虽然在赛约河之战中大获全胜,攻克大部分沿途城镇,却在无形中暴露出弱点缺陷。例如追捕国王贝拉四世时,被依托山地的克罗地亚人四处阻击,表现一度相当不好看。即便偶遇坚固的石头城堡,同样无法靠抛石机等重型设备夺取。
即便如此,仍由约1/4的匈牙利人口被清空,王国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夷为平地。贝拉四世回朝后,立即主持骑兵西化工作,用更多骑士替换原先的草原轻骑。甚至强迫男爵们效法,否则就会被削减贵族身份。同时,鼓励各地建设石头城堡,并且邀请医院骑士团来东南部驻屯,替自己的封臣们分摊防务重担。最后,从威尼斯等发达城市引进合格弩手,作为要塞守备部队的样板。
![]()
贝拉四世与他的男爵们
无独有偶,同时期的邻国波兰,也在进行类似的防御体系改造。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此这般强化部署的措施非常有效。只不过匈牙利的社会生态、资源总量偏少,无法像做到像北方邻居那般彻底,近落成87座新城堡。好在国境以东就是高耸的喀尔巴阡山,又有大股遭蒙古驱逐的库曼牧民生活,充当必不可少的缓冲带和人肉预警。
不过,这种脆弱的二元结构,险些在国王拉迪斯劳斯四世手中玩崩。由于自己的母亲是库曼人,他向来同本土贵族们格格不入,疏远明媒正娶的妻子而沉溺于纳妾之风。结果是两头不讨好,既遭匈牙利骑士们征讨,又被迫平息边境牧民的群体叛乱。这番糟糕的治理图景,还引起金帐汗国的权臣诺盖注意。他积极怂恿塔拉布嘎汗一起行动,准备重现祖辈们的往日荣光。
![]()
马扎尔贵族与库曼难民的矛盾始终困扰着匈牙利
早些时候,金帐汗国虽与波斯的伊尔汗国激战,却没有放松对东欧地区的武装经略。除第二次入侵波兰外,还几度攻打保加利亚沙皇,劫掠范围可抵塞尔维亚与色雷斯。甚至同衰落的拜占庭帝国产生冲突,险些到君士坦丁堡门口牧马。所以,惯性思维下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式腐化并未出现。相反,金帐人始终保持高昂斗志,渴望靠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谋利。
此外,那种断定蒙古人兵源质量下降的预设,同样缺乏可靠依据支撑。所谓的黄金时代嫡系,入伙前不过是一众生活在蒙古高原的突厥化部落联盟。因为是拥护过成吉思汗的老臣,得以尊享本部地位,实则并无多少特殊能力。至于拖雷、哲别等大将出征,队伍里同样充斥各类盟友,从突厥附庸到信仰异教的定居仆从国,可谓是应有尽有。金帐汗国在这方面没任何变化,显然不能作为其实力严重下滑的依据。
![]()
金帐前期的蒙古人经常出兵劫掠欧洲东部
马失前蹄
![]()
蒙古人第二次入侵匈牙利的战略与第一次类似
公元1285年冬季,蓄势待发的蒙古人开始在东欧大平原集结,甚至连进军方向都与过去类似。其中,权臣诺盖率领第聂伯河以西地区部队,从南路的特兰西瓦尼亚进攻匈牙利。他名义上的大汗塔拉布嘎,则率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部队,走北侧的外喀尔巴阡山。除蒙古本部人马,他们麾下亦有数量不少的钦察突厥、保加尔突厥、库曼带路党,以及罗斯人提供的肉盾炮灰,总数至少是3-10万人之间。
在具体策略方面,两支分队都强调快速机动,不给目标守军以任何反应机会。之所以要选择在冬季行动,就是希望能出其不意地打击匈牙利人,并且在来年春天带着大片战利品回老家庆祝。
![]()
蒙古人在喀尔巴阡山一带遭遇重挫
可惜,这场入侵从开启时就陷入无尽麻烦。首先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塔拉布嘎汗的本部人马步履维艰。由于无法在沿途搜罗到足够粮秣,至少有千人死于饥饿,而流行病也渐渐在队伍里传播开来。
更为糟糕的是,一旦他们进入较富庶的平原地带,又会提前修建的堡垒卡脖子。虽然匈牙利的堡垒群密度远不如波兰,却总是处于交通要道或水源附近。有时候看着规模不足,没必要花大力气予以攻克。但周围牧场早已坚壁清野,坚决奉行焦土战术,没有给入侵者留下任何可用物资。
![]()
匈牙利重修的坚固堡垒让蒙古人无可奈何
随后,逼急眼的蒙古人抵达匈牙利中部,准备发力围攻大城市佩斯。本地居民却选择逃之夭夭,将一座彻底搬空的废墟留给他们。
倒是多瑙河对岸的布达城,因是王太后伊丽莎白的驻地而选择硬抗。她亲自站在城头,看着一群勇敢的骑士们发起冲锋。此举完全出乎蒙古人预料,让整支金帐汗国军队都躁动起来。他们迅速渡河,假设回回砲等重武器轰击,渴望能夺取这个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奈何欧式堡垒的外壁坚若磐石,始终不为针对土木山寨设计的尺寸所折服。
![]()
匈牙利骑士不断组织反击
与此同时,更多大型城堡出现在蒙古人面前。当他们逐步把前线推进至匈牙利西部,就不可避免的同时陷入多场惨烈围攻。由于城堡守军多为贵族精锐,配置的中产民兵同样斗志高昂,几乎每次都能把入侵者拖入持久消耗。
一旦蒙古人放松警惕,或是派小股部队到乡间征粮,又会遭遇骑士们的埋伏反击。等到国王的主力军在多瑙河西岸聚集,堂堂大汗早已失去决胜欲望,匆匆下令全面撤退。结果在原路遭受第二轮雪灾,不得不靠马匹、军犬乃至阵亡同伴的尸体支撑,才免于彻底绝望的厄运。
![]()
匈牙利的焦土战术让蒙古人占不到任何便宜
相比之下,权臣诺盖率领的南路军处境较好。他们在特兰西瓦尼亚停留至来年春季,不断靠劫掠村镇维持供应,而且奋力攻克几座坚持传统木墙的小城寨。
然而,与一路受挫的大汗类似,根本无法夺取任何重要的防御据点。反而不断遭守军或游击队偷袭,同样折损相当严重。直到确信塔拉布嘎已经撤兵、拉迪斯劳斯四世的援军逐步靠近,就头也不回的的离开匈牙利地界。
![]()
匈牙利人的零星反击已经让蒙古人疲于应付
蒙古挽歌
![]()
蒙古入侵还是给乡间造成巨大破坏
无论如何,这场发生在1285-1286年间的二次入侵,给匈牙利方面造成严重损失。按照编年史的原话描述:放火焚烧了整个国家,造成了可怕的破坏!
更糟糕的是,软弱的国王全程划水,将抵御入侵的重任推到地方男爵头上。以至于被公开嘲讽,声望和权力继续下降,近乎为虚有其表的空心图章。
![]()
匈牙利的胜利预示着金帐汗国对欧洲威胁能力下降
当然,如此糟糕且拖沓的防御表现,依然折射出蒙古式战术的江郎才尽。一旦对手有所布置,积极推广网络式防御,就能够在重压之下获得生机。只不过当时的金帐统治者还难以理解消化,数年后又以相同套路发起第三次入侵波兰。最终大败而归,彻底放弃对东欧和中欧地区的军事入侵。
讽刺的是,在近千年之后的网络世界,依然活跃着大批鼓吹蒙古骑兵无敌论的饭圈粉。草原帝国的每一次失败,都需要他们来开启滤镜,捕风捉影的寻觅大量非军事缘由。仿佛自己的偶像不行,那么历史上的其他人也必须不行。从不思考不行原因,也不敢想象自己会有彻底脱粉的那一刻......
![]()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