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窝在沙发里翻历史书时,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困惑:翻来覆去都是 “唐宋元明清” 的帝王将相、战争权谋,想找本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历史书,却总在书架前徘徊半天?
其实不是历史本身 “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少见这样一类书 —— 它们不盯着 “大事件”,反而钻进中国史的 “细分角落”:宋代平民怎么打官司维权?近代军阀除了打仗还做过什么?古代青楼为何能成为文人墨客的 “文化沙龙”?
而天津人民出版社的 “长城砖系列” 第一辑 + 第二辑(全 9 册),恰好把这些 “小众却鲜活” 的历史切面,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像传统史书那样 “端着”,也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反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里的 “人间烟火” 拉到我们眼前。
![]()
读历史不只是 “记年份”,更要懂 “人怎么活”
很多人觉得读历史 “没用”,其实是没找对打开方式 —— 我们不需要背完所有朝代的年号,却可以好奇:几百年前的人,跟我们一样要面对 “工作烦恼”“权益纠纷”“情感困惑” 吗?
这套书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把 “宏大历史” 落到 “具体的人” 身上。
比如《宋代的身分与审判》,单看书名可能以为是枯燥的法律史,翻开却发现满是 “生活细节”:宋代的佃农如果被地主克扣工钱,能去 “县衙” 告状吗?答案是 “能”—— 书里记载,南宋时期的平江府(今苏州),有个佃农叫李小三,因为地主欠了他半年的租米,直接写了 “诉状” 递到县衙,最后县官判地主 “还米并赔偿”。
更有意思的是,宋代平民打官司不用 “请律师”,县衙会专门设 “代写诉状” 的吏员,甚至对 “弱势群体” 有特殊照顾:老人、残疾人去告状,还能优先被叫号。你看,几百年前的 “维权流程”,是不是比我们想象中更 “人性化”?
再比如《近代绅士》,提到 “绅士”,我们可能会想到 “长袍马褂、摇头晃脑” 的老派文人,但这本书告诉我们:清末民初的绅士,其实是 “连接传统与现代” 的关键人物。
江苏有个绅士叫张謇,科举考中状元后,没去当官反而回老家办工厂、开学校 —— 他办的大生纱厂,解决了当地几千人的就业;建的通州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书里还提到,很多绅士在战乱时会组织 “民团” 保护家乡,甚至牵头修公路、开医院。原来 “绅士” 不只是 “文化符号”,更是近代中国 “慢慢变好” 的推动者。
![]()
这些 “冷门历史”,藏着你不知道的 “中国另一面”
除了 “贴近生活”,这套书还挖掘了很多 “被忽略的历史视角”,读完会忍不住感叹:“原来这段历史还有这样一面!”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绝对是最颠覆认知的一本。提到 “青楼”,我们总想到 “声色场所”,但这本书里,青楼却是 “宋代至明清的文化交流中心”。
北宋的汴京,很多青楼女子不仅会弹琴唱曲,还能写诗作词 —— 比如北宋末年的李师师,不仅和苏轼、秦观等文人有诗词往来,甚至还能和宋徽宗讨论书法。书里记载,当时的文人聚会,常选在青楼:大家一边听曲一边谈诗,甚至会把自己的新作交给青楼女子演唱,谁的作品能被 “传唱全城”,谁就能成为 “文坛红人”。
更有意思的是,青楼文学还推动了 “通俗文学” 的发展 —— 明清时期的《金瓶梅》《红楼梦》,很多语言和情节都借鉴了青楼文学的风格。原来我们以为 “登不上台面” 的领域,竟是文化发展的 “隐形推手”。
还有《武夫当国》,讲的是民国军阀,但它没把军阀写成 “只会打仗的反派”,反而还原了他们 “复杂的一面”。
比如吴佩孚,很多人知道他是 “北洋军阀”,却不知道他是 “秀才出身”,不仅能写诗,还特别重视教育 —— 他在河南掌权时,规定 “每个县必须建一所中学”,甚至亲自去学校给学生讲课。书里还提到,军阀混战时期,很多军阀会 “保护当地的文物”:张作霖在东北时,专门派人修缮沈阳故宫,禁止士兵破坏古迹。
这些细节,不是为军阀 “洗白”,而是告诉我们:历史人物没有 “非黑即白”,读懂他们的 “多面性”,才算真的懂历史。
![]()
9 本书,帮你搭建 “立体的历史观”
可能有人会问:“9 本书,涉及宋代、近代、文化、法律这么多领域,读起来会不会乱?”
其实不会 ——“长城砖系列” 的逻辑很清晰:第一辑聚焦 “情感、文化、身份”,比如《情为何物》讲古代人的情感观,从 “父母之命” 到 “自由恋爱” 的演变;《跛足帝国》分析近代中国的 “改革困境”,比如洋务运动为什么没能让中国变强。第二辑则深入 “具体领域”,比如《宋代的身分与审判》《近代绅士》,用 “微观案例” 讲透 “宏观历史”。
读这套书的过程,就像拼一幅 “中国史拼图”:先从《情为何物》里知道古代人的 “情感底色”,再从《宋代的身分与审判》里看到他们的 “权益保障”,最后从《近代绅士》里理解社会的 “转型阵痛”—— 拼完之后,你看到的不再是 “孤立的朝代”,而是 “一代代人如何生活、如何选择” 的完整故事。
现在这套书在京东吾安时光旗舰店就能买到,全 9 册包装扎实,不管是自己读,还是送给喜欢历史的朋友,都很合适。毕竟好的历史书,从来不是 “记知识点”,而是让我们透过过去,看懂生活的本质 —— 几百年前的人,也曾为 “权益” 奔波,为 “文化” 坚守,为 “更好的生活” 努力,而这些,正是我们与历史最珍贵的连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