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骤降,取暖成为生活必需,但各类取暖设备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暗藏火灾、中毒、触电等安全风险。为守护家庭安全与健康,和谐健康小课堂整理了常见取暖方式的风险隐患及防范要点,助力大家安全过冬。
一、常见取暖设备的核心风险隐患
不同取暖方式的风险点各有侧重,需针对性防范:
电暖类设备如电暖器、电热毯,风险主要集中在电路安全。部分老旧设备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易引发短路起火;若将衣物、被褥覆盖在电暖器上,或电热毯折叠使用、超时通电,会因热量积聚导致高温起火,甚至烫伤皮肤。
燃气取暖设备包括燃气壁挂炉、燃气热水器,使用时若通风不畅,会导致天然气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易在室内积聚,轻度中毒引发头晕、恶心,重度则可能危及生命。此外,燃气管道或阀门泄漏也可能引发爆炸风险。
燃煤取暖多见于农村地区,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同样是主要威胁。部分家庭为保暖紧闭门窗,缺乏有效通风设施,极易造成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同时,燃煤灰烬若处理不当,余热可能引燃周围可燃物。
空调取暖虽相对安全,但长期密闭环境使用易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引发呼吸道不适;滤网长时间不清洗会积聚灰尘、细菌,吹出的气流可能诱发过敏或呼吸道感染;老旧空调的电路部件老化也存在短路起火隐患。
二、通用安全取暖的关键防范要点
无论选择哪种取暖方式,都需牢记以下安全准则:
严守用电安全。优先选择有 3C 认证的合格产品,避免使用 “三无” 电暖设备;不私拉乱接电线,不将多个大功率取暖设备接入同一插座,防止电路过载;离开家或入睡时,务必关闭电暖器、电热毯等设备的电源。
保障通风换气。使用燃气或燃煤取暖时,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15 分钟;燃气设备需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卧室、客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议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实时监测气体浓度。
做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电暖设备的线路、插头,发现破损立即停用更换;燃气管道、阀门需定期检修,避免泄漏;空调滤网每月清洗一次,保持气流清洁;燃煤炉具需定期清理炉膛,灰烬冷却后再妥善处置。
强化应急处置。提前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若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情况,立即开窗通风,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就医;若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撤离现场后拨打燃气公司抢修电话,切勿开关电器或使用明火;遭遇火灾时,立即切断电源或燃气来源,用灭火器灭火,火势扩大时及时撤离并报警。
冬季取暖安全无小事,唯有提高警惕、规范操作,才能将温暖与安全一同留在身边。希望这份安全指南能帮助大家规避风险,度过一个温暖、健康、平安的冬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