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要真说起来,动静可不小。下周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突然宣布要停掉人民币计价的期货合约,理由扯什么“流动性不足”,听着就让人觉得不对劲。你想想,2024年光铜这一项,人民币交易日均35.7万手,到了2025年上半年直接飙到48.2万手,这叫没流动性?怕是连他们自己发布数据的时候都得心虚一下吧。
![]()
美国那边动作也快得很,12月眼看就要从量化紧缩转向量化宽松,说白了就是开足马力印钞票。政府现在连军饷都快发不出了,3000多万人等着救济粮过日子,华尔街和硅谷裁员加起来都超十万,财政账户和银行保证金全在喊穷。不印钱还能怎么办?但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LME要把人民币踢出局,时间点掐得太准了,准得不像巧合。
![]()
更值得琢磨的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其实是港交所的全资子公司。你说它名义上是英国的场子,可实际操盘的手是谁?这层关系摆在这儿,再看这波操作,总觉得背后有人在下一盘大棋。人家的目标很清楚——趁着美元放水、全球金属重定价的窗口期,把人民币结算排除在外,重新把关键矿产的定价权牢牢攥在美元手里。
![]()
再加上那个新组建的十国关键矿产联盟,成员清一色G7打底,明显冲着咱们来的。稀土是我们手上一张牌,他们就想用联盟机制绕开,搞个只认美元结算的封闭圈子。以后可能出现两个市场:一个是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人民币定价体系,另一个是LME和芝加哥联手的美元结算网。明摆着,是要在矿产领域复制当年石油美元的那一套。
![]()
咱们也不是吃素的。今年跟澳大利亚谈铁矿石合同,已经推动30%用人民币结算了。可要是12月美元大水漫灌,把金属的美元价格猛抬上去,而人民币定价跟不上,像必和必拓这样的企业就得亏钱,合作自然难以为继。短期看,他们确实占了期货规则的便宜。
![]()
但拉长时间线,谁才是全球最大的买家?是我们。经济下行周期里,能买得起货的才最有发言权。前两天香港发了40亿美元主权债,结果全球抢购,认购额冲到1000亿,这说明啥?人民币的信用在实实在在地积累。真要逼得LME彻底停人民币交易,那咱们的交易量自然会涌向沪期所,加上香港和迪拜的离岸市场,双轨制格局反而会加速形成。
12月金砖会议马上要开,用人民币换全球核心矿产,八成会成为重头戏。以前咱们可能还顾忌影响,现在人家先动手了,那就没必要客气了。说到底,这场博弈不是光靠规则就能定胜负的,关键是谁握住了“最大买方”这张王牌。这盘棋走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